(四)强化典型引领,示范工程大深化。全市紧紧围绕省“五十百千”和我市“一城两县二十镇百村”示范工程建设目标,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效应和引导作用,以“完善设施、清整店面、塑造风貌、健全机制”为突破口,大力加快环境优美示范工程建设。苍溪县建成为省环境优美示范县城,剑门关镇、宝轮镇、木鱼镇、歧坪乡、鼓城乡建成为省环境优美示范乡镇,建成了50个省环境优美示范村,同时建成了市级环境优美示范县城1个,示范乡镇20个,示范村100个。截止2010年,60%的乡镇、40%的村庄达到了“四化”标准要求。
(五)强化宣传,市民素质大提高。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提高城乡居民素质作为环境综合治理的治本之策,结合“七进”活动,采取全方位、多角度、高密度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深入开展环境治理主题实践活动。市、县区主要媒体共开设了治理工作宣传专栏、专刊,在报刊刊发、电台播文2560余篇,电视台制作播放宣传片460余部,网络媒体发送宣传短信56万余条。广泛开展文明劝导活动、周末“环境整治日”活动、文明卫生单位、社区、楼院创建活动等,组建志愿者服务队289支、文明劝导队伍717支、妈妈城管队伍400人,用群众带动群众,用群众教育群众,群众参与率达92%,为治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全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及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有所提升,县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有所提高,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好转,嘉陵江等干流水质基本保持稳定,白龙江、东河、清江河等河流水质及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良好,境内各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Ⅱ类和Ⅲ类水质,城市昼间平均等效声级(Ld)、昼间平均超标率和夜间平均等效声级逐年下降,城乡绿化水平持续提高、森林覆盖率有了较大上升。城乡容貌秩序管理得到加强,市城区“一支队伍管到底、一把扫帚扫到底”的管理体制初步形成。同时,农村地区的环境卫生和容貌秩序治理有序开展,生活质量、居住环境、基本卫生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二、主要问题
(一)环境质量与公共卫生状况不容乐观
2010年,全市县级以上城市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市集镇和村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收集率与处理率较低,农村卫生厕所覆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部分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仍存在细菌总数超标现象,全市农村水环境功能区中,部分水质达不到水环境功能要求,浅层地下水甚至承压水也受到一定污染,水质型缺水威胁增大,粪大肠菌群和高锰酸盐主要污染物指数超标。此外,农村来源于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投入品和农作物桔秆等种植业污染源、养殖业污染源等面源污染仍比较严重,部分城市仍存在着“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差、建筑工地扬尘污染、运输车辆抛撒渣土污染道路等问题。
(二)容貌秩序和城乡风貌仍需继续治理
从目前的情况看,全市个别城镇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摊点乱摆乱卖、占道(跨门)经营、车辆乱停乱放、无序占道、擅自乱搭乱建、侵占公共绿地和公共空间、户外广告和牌匾及霓虹灯设置不规范、“牛皮癣”屡禁不止、各种管线私拉乱搭等现象。同时,在城乡风貌方面也存在着建筑风貌不协调统一、档次不高、文化特色与形象特征不鲜明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