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海市2011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北政办〔2011〕141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管委会,各有关单位:
《北海市2011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务必按照部署,认真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避免因地质灾害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损失。
二○一一年六月二十日
北海市2011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有效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程度地避免或减少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根据《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及《2011年广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现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地质灾害的基本情况
根据《北海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和《合浦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以及突发性地质灾害调查,北海市现状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裂缝、海水入侵等五种类型。截至2010年底,共发现地质灾害点158处。其中崩塌109处、滑坡32处、地面塌陷13处、地裂缝1处(3条)、不稳定斜坡3处。初步查明合浦县南西部沿海及北海市南部侨港镇一带海水入侵范围约165.3km2。
北海市发生的滑坡、崩塌规模一般比较小,其中崩塌规模除南流江河岸崩塌及个别边坡崩塌相对较大(500~1000m3)外,其余都小于100m3,大部分的崩塌规模为10~50m3之间;滑坡规模相对较大,但均小于10000m3,一般以100~500m3之间为主。不稳定斜坡的规模约800~1000m3。岩溶地面塌陷规模均为小型,陷坑面积一般为1~30m2,最大也不超过100m2。调查发现地裂缝1处(3条),长80~200m,宽0.3~1.5m,深约1~5m。
2010年全年共发生2起地质灾害,2起地质灾害(崩塌)均发生在海城区涠洲镇南湾街,分别是南湾街147号和161号。造成两处房屋轻度损坏和物品财物损坏。上述地质灾害均未造成人员伤亡,造成经济损失约3万元。
2010年是我市进入本世纪发生地质灾害最少、造成损失最小的年份。究其原因:一是因为近年来各级政府日趋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一些主要地质灾害隐患逐步得到治理,从源头上降低了地质灾害的威胁;二是客观上2010年我市受台风影响较弱。
二、全市主要地质灾害点的分布及威胁对象
(一)主要地质灾害点的分布。
目前,北海市境内存在的地质灾害以崩塌、滑坡、海(咸)水入侵为主。崩塌、滑坡一般为突发性地质灾害,一般形成于陡崖、人工开挖边坡地段,主要分布的地点有:海城区的涠洲岛南湾街一带、铁山港区兴港镇、铁山港区南康镇、银海区平阳镇以及合浦县的党江镇、石湾镇、常乐镇、曲樟乡、公馆镇、闸口镇等,此外还有一些采石场的矿坑也存在危岩分布;海(咸)水入侵为渐变性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合浦县东南沿海河流入海口处的下流平原区,及北海的海角大道、下村村委一带。其它沿海地区一些咸水养殖场局部还出现咸水入侵。
(二)地质灾害威胁对象。
1.崩塌、滑坡等突发地质灾害主要威胁当地居民人身、财产和过往人员安全。
2.海(咸)水入侵不仅造成当地的人畜饮水困难、地方病发病率增高等经济损失和社会问题,还影响农业生产。
三、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
我市降水高峰期和受热带气旋影响的时间在6-9月份。这段时间内,在台风和强降雨等突发气象条件下,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也较大。应加强对各重要隐患点、区段的监测防范,必要时应采取临时紧急避让措施,避免人员伤亡。
四、地质灾害防治重点
(一)防灾重点。
1.海城区涠洲岛南湾街危岩崩塌;
2.合浦县常乐镇西城村委黄竹角村不稳定斜坡;
3.合浦县曲樟乡山心村委坡禾角村边坡崩塌、滑坡;
4.合浦县曲樟乡山心村委凹下村不稳定斜坡;
5.合浦县曲樟乡南城村委榄树下村边坡崩塌;
6.合浦县闸口镇银坑村委大茅坪村边坡崩塌。
(二)重点防灾预案表。
2010年地质灾害隐患重点防灾预案表
表1
名称 | 南湾街崩塌 | 地理位置 | 广西北海市海城区涠洲镇南湾居委会南湾街 |
野外编号 | BH060 | 坐 标 | X:2327550Y:19303350 |
室内编号 | 536077-060 | 经度:109°06′31″ | 纬度:21°01′46″ |
隐患点类型 | 崩塌隐患 | 规模及规模等级 | 约15m3,规模为小型 |
威胁人口(人) | 12 | 威胁财产(万元) | 20 | 险情等级 | 中型 | 曾经发生灾害时间 | 1976年8月 |
地质环境条件概况 | 该点处于岩石陡崖上,坡度80~90°,坡顶标高约45m。出露的地层岩性为更新统玄武质角砾岩、沉凝灰岩,岩石裂隙发育。 |
变形特征及活动历史 | 陡崖高度约45m,坡度80~90°,1976年发生一次崩塌,规模约30m3,堆积体已清除。陡崖上的崩塌隐患未采取防护措施。 |
稳定性分析 | 现状稳定性较差,在强风暴雨或其他外力振动情况下引发崩塌的可能性较大 |
引发因素 | 台风暴雨、外力振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