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加快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把建设现代化高标准粮田和发展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具体抓手,保粮与增效并重,改善基础条件与创新生产方式并重,强化“三化”协调发展的基础。一是实施现代化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结合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按照“合理规划、综合配套、稳定面积、主攻单产”的原则,规划建设2000个万亩连片区、2万个千亩连片方、20万个百亩连片田,抓好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整理和复垦开发,建设高产稳产粮田200万亩以上,改造中低产田180万亩以上,实施土地整理和复垦开发600万亩以上;统筹推进水、电、路等田间生产设施建设和现有村庄搬迁以及铁路、公路、电网等重大线性工程线路规避,配套建设合作社、农技服务站、综合行政执法所等农业服务体系,推动土地承包权流转,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增加粮食生产直接补贴,加大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力度,保护和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农作物品种选育,实施粮食生产科技工程,增强粮食生产科技支撑能力,力争粮食总产量稳定在550亿公斤以上。二是实施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培育工程。按照“基地支持、龙头带动、流通服务、特色高效”的原则,综合考虑带动农户数量、生产规模、经济效益等因素,选择一批上下链接、合作紧密、以就地加工为主的农产品产区,集中力量培育优质农畜产品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步打造一批“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重点抓好南阳科尔沁肉牛、许昌鄢陵花木、信阳浉河茶叶、泌阳夏南牛等产业集群培育试点工作。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自建或联建原料生产基地,建设一批农产品物流园区,搭建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加快89个粮食主产县农业科技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在50个农业大县建设338个区域性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争取国家支持建设鹤壁市黄淮玉米育种创新中心。三是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强农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自来水村村通工程;力争解决600万农村居民和中小学师生饮水安全问题;新建农村沼气10万户、大中型沼气工程100座;改造县乡公路4000公里、大中危桥4万延米,新增通村公路1000公里;加快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办好农村义务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高度重视、真情关心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成长,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和农民受益水平。实施新扶贫标准,加大投入,完善机制,全力推进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完成1000个扶贫开发重点村整村推进任务,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力争110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推进丹江口库区移民后期帮扶工作。四是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盘活农村土地和林权资源,全面完成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开展农村土地承包权流转和土地承包权、林权、农村居民房屋抵押贷款试点,扩大农村企业、农民和农户可抵押物范围。启动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完善涉农贷款税收优惠、定向费用补贴、增量奖励等政策,引导县域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积极发展农业投资基金、农村信用担保公司。创新农田水利建设、管理、运营机制,扩大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范围。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支撑保障能力。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主拉动作用,加快以“五网一系统”(高速公路网、快速铁路网、坚强智能电网、信息网、水网和生态系统)为重点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不断增强“三化”协调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一是加快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力争全年完成投资700亿元。按照“三年见成效、五年显优势”目标,以项目建设、航线开辟为重点,加快郑州国内大型航空枢纽建设,促进航空大都市发展,争取新开通10条以上航线,开工建设郑州机场二期工程,加快机场城际铁路、换乘中心以及机场内部站坪、货站等设施间的连接线建设,建成综合保税区货站和机场货站改扩建工程及“区港联动”信息系统;完成南阳、洛阳机场扩建工程,积极推进信阳、商丘、豫北等支线机场前期工作。按照“米”字型轴带发展布局要求,加快快速铁路网建设,力争石武客专、郑州东站上半年建成试运行,开工建设郑徐客专,全力推进郑渝铁路、郑济铁路前期工作;争取完成郑开、郑焦城际铁路线下工程,积极推动机场至许昌、至登封及云台山支线等城际项目前期工作;配合推进晋豫鲁、漯阜、宁西复线和蒙西至华中铁路建设。以完善网络、内捷外畅、提升服务为重点,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加快豫西地区高速公路及跨省通道建设,拓宽改造连霍、京港澳高速公路,开工建设焦桐高速温县至巩义段等项目,建成焦桐高速巩义至登封段等项目,建成台前、南水北调渠首等“10+1”(台前、郸城、上蔡、正阳、商城、睢县、社旗、淅川、新野、滑县和南水北调渠首)连接线工程,基本实现所有县(市)20分钟上高速,力争全年新增高速公路600公里以上,基本完成路网构架。加快国省干线公路升级改造,重点抓好107国道孟庄至龙湖连接线等项目建设;加快沙颍河等内河航运开发工程建设。二是加快建设综合能源基地。力争全年完成投资510亿元。优化能源布局和结构,扩大省外能源利用量,促进能源保障由自求平衡逐步向“内增外入”(增加省内能源供应量,加大省外能源调入量)转变,提高能源保障能力。坚持“源网并重”(扩建省内现有电源点,优化配置国家大电网资源),继续推进高效清洁火电机组建设,加快发展热电联产,重点抓好8个总规模838万千瓦续建电源项目建设,力争新密电厂二期等7台高效清洁大机组建成投产,开工焦作电厂异地扩建等5个煤电项目和周口燃气供热项目,争取新增电力装机500万千瓦、开工500万千瓦以上。推进坚强电网建设,力争开工“疆电入豫”输电工程,抓好焦作东、洛阳西等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完善220千伏市级供电网架,加快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电网建设和老城区电网改造,积极破解地区性电网瓶颈。统筹做好资源勘查、煤矿安全改造和大中型矿井建设工作,重点抓好郑煤李粮店煤矿等37个2100万吨在建矿井建设,争取建成郑煤高岭矿等7个项目,开工河南煤化鹤煤十一矿等3个共360万吨项目。加快油气管道建设,争取西气东输三线河南段开工建设,抓好西气东输二线南阳-信阳支线、驻马店-信阳成品油等管道建设,加快推进日照-洛阳原油管道项目,提高油气保障水平。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快风电、沼气发电、光伏发电等项目建设,推进南阳国家生物质能示范区建设,争取新增风电装机20万千瓦、开工风电项目30万千瓦。三是加强水利建设。用足用好国家关于加强水利建设的支持政策,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和防洪除涝能力,力争全年完成投资突破300亿元。加快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干渠及受水区配套工程、调蓄工程建设,实施郑州龙湖、鄢陵等一批引黄调蓄工程,全面推进河口村水库主体工程,力争完成孤石滩等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伊洛河、北汝河等重要支流治理,加快出山店水库、前坪水库、小浪底枢纽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贯通工程、南水北调防洪影响处理工程前期工作。四是加快信息网络建设。提高网络覆盖面和信息利用水平,推进第二代移动通信网络升级改造,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网络覆盖所有乡镇,推进“三网融合”(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抓好无线城市试点工作。重点推进河南无线城市、智慧中原、中国电信河南通信枢纽工程等项目建设。五是加强生态系统建设。依托“四区两带”(桐柏大别山地生态区、伏牛山地生态区、太行生态区、平原生态涵养区和沿黄河、南水北调中线生态走廊)建设,加快建设山区生态体系、农田防护林体系、生态廊道网络、环城防护林、城郊森林,完成造林400万亩,实施300个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创建87个省级生态乡镇、452个省级生态村。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