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宜居城市,实现“水清、岸绿、亲水、怡人”的河湖水环境,维持河流的健康生命。全市形成“一个内城水系、三大生态水网、五大水系联通、多处湖泊湿地星罗棋布”的水环境格局。
┌─────────────────────────────────────────┐
│ 一个内城水系:是指能够体现老北京风貌的六海及其连通的周边水系。 │
│ 三大生态水网:以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为主干的流域综合治理,建成各具特 │
│色的绿色生态系统。 │
│ 五大水系联通:拒马河、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泃河。 │
│ 多处湖泊湿地:结合再生水和雨洪水的利用,建设河湖水环境,形成河道、湖泊 │
│相互连通的众多水域。 │
└─────────────────────────────────────────┘
北京市城乡水环境格局示意图(略)
(五)水资源保护格局。
在山区水源地,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在平原水源地要加大污染源治理力度,禁止污染水源地的生产、生活行为。全市的水资源保护要溯源治污、点线面结合。
建成“密云、怀柔、官厅3座水库上游一、二级保护区;16条河道两侧各1公里的地表水保护区以及南水北调总干渠两侧各200米的保护带;6个重要地下水水源地、10个新城集中地下水源保护区;多个村镇集约化供水水源保护区”共6500余平方公里的水源保护区。
┌────────────────────────────────────────┐
│ 水源地保护区面积:(总计6552平方公里) │
│ 重要地表水水源地:密云水库上游一、二级保护区面积770平方公里;官厅水 │
│库上游一、二级保护区面积660平方公里;怀柔水库上游一、二级保护区面积120 │
│平方公里;16条主要河道两侧(左右各1公里),河道总长577公里。 │
│ 6个重要地下水水源地:水源八厂和怀柔应急水源地保护区面积258平方公 │
│里;水源三厂水源地保护区面积31平方公里;平谷应急水源地保护区面积152平 │
│方公里;马池口应急水源地保护区面积149平方公里;张坊应急水源地保护区面积 │
│98平方公里。 │
│ 10个新城集中供水的地下水源地:保护区面积240平方公里。 │
│ 多个村镇集约化供水水源地:保护区面积2920平方公里。 │
└────────────────────────────────────────┘
北京市水资源保护格局示意图(略)
(六)防洪排水格局。
建设由水库、河道、堤防、蓄滞洪区、雨水集蓄、排水设施等组成的防洪排水工程体系。山区洪水利用水库控制调蓄,平原洪水利用河道下泄、滞洪区滞蓄。中心城按照“西蓄、东排、南北分洪”的原则调度洪水。形成“上蓄、中疏、下排、有效滞蓄利用雨洪”的防洪排水格局,确保防洪安全。
北京市防洪排水格局示意图(略)
四、“十二五”时期规划重点任务
(一)建设七大类工程。
1.境外调水及市内开源工程。
(1)河北应急调水:利用南水北调京石段干线工程,继续实施河北四库应急调水工作,建立与河北省调水机制,争取2014年前每年调水4~6亿立方米。
(2)引黄济京工程:争取从黄河引水济京,进京水量每年约3亿立方米。
(3)应急水源地续采能力保障:对现有应急水源地进行续采改造,保障供水能力。
(4)水资源战略举措研究:针对气候变暖、北京市天然水资源不足、发展对水资源刚性需求的增长、来水和外调水的不确定性等情况,开展水资源战略研究工作。
加快研究海水淡化,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择机实施。
勘察研究岩溶水源地,摸清储量,提高应急能力。
2.南水北调市内配套工程。
(1)输水工程包括南干渠、东干渠、团城湖~第九水厂输水工程二期、河西支线、通州支线、东水西调改造工程。
南干渠:起点位于丰台卢沟桥乡,终点至大兴三海子公园南,全长约27公里。向郭公庄、黄村等水厂供水。
东干渠:起点与团城湖~第九水厂输水工程关西庄泵站北侧分水口相接,终点与南干渠末端相接,全长约44公里。向第八水厂、第十水厂、通州水厂等水厂供水。
团城湖~第九水厂输水工程(二期):起点位于团城湖调节池北侧,终点为海淀区龙背村,全长约4.0公里。向第九水厂以及东干渠沿线水厂供水。
河西支线:起点位于长辛店地区南水北调总干渠左岸,终点为门城水厂,全长约 15公里。向长辛店第一水厂、长辛店第三水厂和门城水厂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