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食品药品业:依托中部工业园区,以建设“中国西部清真食品城”为目标。打好“清真”和“绿色”牌子,扶持提升“老字号”品牌,大力开发清真牛羊肉、清真调味品、清真糕点、特色小吃为主的清真食品系列产品。引进实施淀粉、双抱菇、大麻、蚕豆加工等农副产品加工项目,不断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加大招商引资和技术改造扶持力度,发展壮大清真食品产业、熟肉软包装、阿胶、生化制品和中药材加工业,努力创办民族服饰品加工企业。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全部纳入生产许可,食品小作坊纳入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药品、保健食品全部通过国家相关认证或审批,建立严密的质量监管体系和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以伊味思肉制品、建明调味品、阿胶药业、绿源中药饮片业为龙头,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中药材加工及制药,特色中成药、中药材、生物制品、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等产品及保健食品质量全部符合国家标准。积极发展面粉、马铃薯淀粉、食用油、脱水蔬菜、清真食品产业,不断壮大产业规模,提高产品质量。(牵头单位:县质监局;配合单位:县农业局、县食药监局、县畜牧局)
4、建筑材料产业:通过推进新型干法水泥技术,整合优化资源,提高产业集中度,推动产业升级,提升水泥制品产品质量。积极研发新型墙体材料,加快应用新技术、新成果,全面提升新型墙体材料的质量水平。重点企业全部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牵头单位:县工信局;配合单位:县发展改革局、县科技局、县住建局、县质监局)
(五)努力提升重点工程建设质量
制定工程质量提升规划和实施计划,健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机制,构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中介服务相结合的工程质量保障体系。
1.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严把项目开工和工程竣工验收关,严格执行设计(包括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项目文件)审查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工程监理制度、质量终身负责制度。认真贯彻落实节能技术标准,加强对建设工程质量、装饰装修质量的监管和检测,确保建设工程质量特别是重点公共设施、保障性住房的质量、卫生安全符合国家标准或技术规范。(责任单位:县住建局;配合单位:县卫生局、县房管局、县质监局)
2.整体提升建设工程质量。积极推广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优化工程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努力提高各类建设工程质量,打造优质工程、精品工程。加强城镇建设的整体规划,完善住宅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物业管理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水利、交通工程质量监管,强化从设计到施工的全过程质量监管,确保重点水利工程和交通干线的建设质量。到2015年,所有竣工工程质量全部达到国家标准,大中型工程建设项目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争创省“飞天奖”优质工程1项。公路建设竣工验收合格率达到100%,水利与节水改造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大型工程综合优良率达到75%以上,城市集中供热率达到82%,供水普及率达到90%)燃气普及率达到85%,新型墙体材料建筑应用比例达到60%,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1. 1平方米,城市绿化率达到40%。(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住建局、县水务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房管局、县监察局)
(六)着力提升环境质量
抓紧制定提升生态环境应急发展规划,稳步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严格控制污染废物排放,加强对污染源的综合治理,加强城市污水、垃圾处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医疗、化学等废弃物处理能力建设,使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上下达的指标范围内。继续推进生态环境整治,加强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建设,大力推进绿化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优化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快环境监测和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增强环境质量调控能力。以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以解决全县空气、地表水、噪声、固体废物等主要环境问题为重点,以完善全县环境基础设施、强化环境管理为主要内容,加大对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源的控制,解决环境污染的突出问题。到2015年,污染物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全县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理,生态环境得到恢复与保护,重要生态功能区的自然生态功能得到改善和发挥,森林、草地覆盖率持续扩大,生态退化得到遏止,水土流失减轻,环境质量整体水平显著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