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加强德育机构队伍建设,加大德育干部培训,加大校容校貌治理,不断增强浓厚的育人氛围,打造平安校园。到2010年,创建县级德育达标校22所,地区级德育达标校16所,自治区级德育达标校5所。
(二)优化教育结构,打造品牌教育
1、加强学前教育,促进幼儿教育规范化。把幼教中心建成教育思想先进、管理科学规范、师资结构合理、幼儿全面发展的地区一流幼儿园。同时,在人口密集的乡镇建立幼儿园(有条件的牧区乡场建立“双语”幼儿园),力争入托率达到85%以上。
2、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义务教育公平化。坚持“两基”工作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以控制初中学生辍学为重点,加快“普九”巩固力度,加快农牧区学校危房改造步伐,积极调整农牧区学校布局,改善农牧区学校办学条件,确保农牧区教育硬软件和教育水平稳步提高,确保2009年“两基”工作通过国检,实现“双高”普九目标,逐步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3、提高高中办学质量,促进高中教育优质化。以新的办学理念、办学方法和学校评价方式,深化教学改革,以素质教育为根本,以全员、全程、全面、个性发展为目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入学率,把县高中建成一所设施齐全、功能齐备、师资一流的现代化高级中学。
4、加强职业教育,促进职业教育市场化。进一步理顺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拓宽办学渠道,提升办学层次,以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为龙头,辐射乡(镇)场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根据农业产业结构以及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狠抓劳务职业技能培训和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同时,强化牧区青壮年劳动力的汉语水平,提高学习技术和就业的能力。
5、强化“双语”教学,促进民汉教育一体化。加大民汉合校步伐,扩大中小学“双语”教学实验班和“双语”学前班教育规模,鼓励民汉学生混合编班,从理科教学起步,把“双语”教学辐射到各个学科,不断扩大汉语授课的范围。同时,强化指导检查,深入研究“双语”教学模式,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培养“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人才。
6、优化教育资源,促进布局调整合理化。坚持适当集中、就近入学的原则,统筹规划农牧区学校布局,加大撤点并校工作力度,建立县办好高中、乡(镇)办好初中(九年一贯制)、村办好小学的办学模式。
7、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学校管理科学化。科学制定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依法治校。规范办学行为,加大校务公开力度,积极创建“五星级”学校。到2010年,“星级学校”达标20所,创建地区级先进管理学校10所,创建自治区级先进管理学校3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