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基本原则
统一规划,协调发展。要在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统一规划全市信息化建设的中长期战略目标和分阶段工作任务,以应用促发展,率先在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农村信息化等方面实现突破。完善信息化管理体制和协同推进机制。坚持顶层设计、集约建设,避免重复建设,促进协调发展。
资源共享,促进整合。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建立、完善应用与共享机制,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打破条块分割、部门垄断,避免信息孤岛和分散建设。
突出应用,注重实效。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选择社会公众关注度高、受益面广、信息密集的项目优先实施,不断深化应用,务求取得实效。
规范管理,确保安全。把信息安全放在信息化建设的突出位置,建立有效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确保网络与信息安全。
3发展目标
信息化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至2015年,信息基础设施较为完备,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体系初步建立,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重点业务应用系统实现互联互通,我市信息化水平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信息化对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至2015年, 建成覆盖全市完善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 门户网站成为政府信息公开和服务公众的重要渠道,市、县(市、区)级政务部门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率分别达到70%和50%以上,实现80%以上的行政许可项目和70%的公共服务可在线办理,信息化管理和应用水平大幅提高。
信息化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带动作用充分显现。至2015年,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取得突破,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取得明显成效,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信息化与企业管理、商业模式、生产制造过程的深度融合,全市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业务的中小企业数量达50%以上,信息化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大幅提高。
信息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至2015年, 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得到全面推广应用,市民信息素质和意识明显提高,网上获取信息、网上办公、网上交易成为普遍习惯,信息化对人们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文化方式和交流方式产生全新的变化。重点业务系统得到广泛应用,基本实现农村行政村和城市社区综合性信息服务站普及目标,信息化建设成果惠及广大民众。
三、我市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以推进电子政务为突破口,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