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景宁畲族自治县旅游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以“大旅游、大产业、大配套”的理念发展景宁旅游,把旅游业打造成景宁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低碳产业、富民产业。加强景点项目建设,着力旅游文化开发,完善服务配套设施,推进集“观光、运动、休闲、度假、购物、美食、演艺、影视、文化”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产业体系。实施产业体系内“一三互动、二三互送、三三互融”战略,尤其是做强做大文化旅游文章,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在“十二五”期间,以建立完整、高效、先进的旅游产业要素体系为目标,形成比较完整的旅游产业链条,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得到明显发展。
  一、巩固提升观光游览业
  提升景区规划和建设水平。中国畲乡之窗、云中大漈景区在创建AAAA景区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配套,丰富产品。积极推进外舍新城区旅游综合开发项目、望东垟高山湿地保护区、炉西峡、九龙省级地质公园、飞云峡、封金山、草鱼塘森林公园等项目的开发建设。
  推动文化场馆、文化演艺项目建设。启动鹤溪古城改造、环敕木山畲族原生态文化保护基地、中国畲族博物馆、《畲山风》大型表演等“一城一区一馆一园一会”文化产业工程。
  发展乡村观光业。鼓励农业观光园产品的开发,结合农事节气,开发“观茶”、“观梯田”等特色乡村观光产品。
  打造经典观光旅游线路。从“文化”、“生态”两条线入手,积极开拓团队旅游市场,做大游客规模,做旺旅游人气。
  二、引导鼓励休闲度假业
  大力发展夜游业。建设专业旅游演艺舞台,以《畲山风》、《诗画畲山》为基础 ,培育畲族风情为主题的夜间一台戏的演艺品牌,实行产业化经营。依托城区景点以及配套接待设施,开发外舍新城区以及鹤溪城区的夜游览、夜表演、夜娱乐、夜美食。在“十二五”规划期内,初步形成景宁“夜旅游”品牌,打造浙西南“夜旅游”基地。
  积极引导乡村旅游业。依托景区和交通线路,合理规划,有序引导,利用民间资金开发特色鲜明的畲家乐、渔家乐、休闲农庄。通过资金扶持政策,鼓励农家乐做大做强,由单一的餐饮逐步向住宿、休闲、会议、度假、娱乐多元化发展。
  逐步培育休疗旅游业。以条件较好的农家乐集中区为依托,建设若干个乡村养生基地,配套医疗、卫生、娱乐设施,开发养生食谱、养生药方,吸引城市中老年游客中长期居住。此外,以“真山、真水、真空气”为依托,开发疗养院、度假山庄。把养生休疗业做成景宁的富民产业、特色品牌旅游产业。
  规范提升体育旅游业。具体包括:民族体育运动;依托县域内众多的水库资源建设垂钓基地;在炉西峡、望东垟等传统户外旅游景区建设户外野营基地;在千峡湖内建设游艇基地、水上运动基地;在郑坑乡、东坑镇建设自驾车营地;在九龙省级地质公园建设山地自行车基地;在大均建设漂流基地。通过一系列运动基地建设,使景宁成为户外运动爱好者的天堂。
  三、创新开拓新型旅游业
  开拓节事会展业。每年固定举办“中国畲乡三月三”节庆,把它办成全国畲族同胞共同的盛宴,办成各民族同胞共同参与的狂欢节,办成全国知名节庆旅游品牌。“中国畲乡三月三”旅游节,不仅要有传统畲族歌舞表演,还要融入畲族运动会、祭祖大典、踩街等参与性旅游项目,更要文化搭台、经济唱戏,通过举办文化论坛、招商大会、农展会等,把“三月三”办成向中外游客展示景宁的大舞台。
  开拓文化创意产业。以创意产业园为平台,以景宁丰富而独特的畲族文化为创意源泉,吸引畲族民间艺人以及国内外艺术家入驻,开发工艺品、礼品、玩具、动漫、电玩、影视等,并吸引游客参与体验。
  四、开发培育美食商贸业
  旅游餐饮和旅游购物是增加旅游收入的关键,是延长游客逗留时间,促进游客消费的重要手段。景宁旅游美食商贸业的开发应遵循突出地方特色和品位,研究开发一批有创新、有特点、有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以及美食谱系,培育一条文化风情街和一批名馆名店。
  一是加快旅游商贸市场建设。加强景宁山珍大市场的发展力度,依托鹤溪古城兴建商贸旅游街,依托外舍旅游集散中心建设畲乡风情街,引导餐饮、旅游商品专卖店、特色老店、主题旅馆入驻,观光浏览与旅游购物、餐饮、住宿相结合。为推进旅游商品销售,各景区(点) 规划建设商贸街(点),鼓励宾馆大堂设置土特产商店。
  二是加强旅游商品开发。旅游购物品的品种设计上以地方特产、绿色食品、畲族工艺品三大产品为主,重点开发金奖惠明茶,景宁金奖黑木耳、上标野生牛肝菌、高演厚朴、大漈咸菜、英川蜜梨、民族风情包和大漈罐八种旅游土特产商品,鼓励民间传统工艺品的手工制作,抓好商品创意和包装,形成一定的产业加工集散规模。
  三是鼓励餐饮业创新。集中县域内名师名厨进行畲家菜研发,评选出若干个畲家招牌菜,并通过举办培训班进行推广,加强餐饮业的质量管理,共推“畲家菜”品牌。同时,鼓励文化餐馆、主题餐馆的发展,规范夜排档管理。
  五、推动扩大宾馆接待业
  1、宾馆饭店业
  2015年,景宁预计将接待游客480万人次,必须提供相应的接待设施,才能满足旅游市场的需要。2015年,按照50%的游客需要住宿,住宿游客量达到240万人,全年按10个月计算,需要每天提供3500张床位。
  在“十二五”期间,一是鼓励星级宾馆度假村建设,提高社会旅馆的档次,争取发展五星级标准建设饭店1家(西汇风情度假村),四星级2家(鹤溪大酒店等)。二是鼓励乡村民宿业发展,鼓励条件较好的农家乐建设客房,对深垟等乡村旅馆相对集中区域出台扶持政策,改善其基础设施配套条件。三是鼓励青年旅舍、经济型旅馆、城市客栈、产权、时权酒店等新型酒店的建设,建立高中低档层次分明的饭店结构体系,保证接待能力满足游客的快速增长需要。
  2、旅行社
  截至2010年底,景宁共有旅行社5家,持有国导证的导游人员31人,可以看出整个景宁县的旅行社数量少、规模小、档次低,缺乏市场竞争。31名导游人员中,无中级导游。
  “十二五”期间,将积极贯彻《旅行社条例》,进一步落实规范旅行社管理和经验的相关要求,继续开展对县内旅行社地接的奖励,扶优扶强,鼓励做大做优,解决现有旅行社“散、小、弱、差”的通病;鼓励在职人员考取国家导游证,聘请畲族干部兼职景区导游,不断完善和提升导游队伍。开展帮扶,切实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努力在管理中做好服务,在服务中提升企业品质;力争“十二五”期间建立旅游集散中心,并新增3-4家旅行社,使其在数量上能满足全县旅游业的发展需要。
  六、改造完善交通运输业
  到2015年,全县形成较为完善的旅游交通网络体系,基本适应畲族旅游发展的要求。
  1、游客集散方式
  以景宁县城为一级游客集散中心,大均、上标、大漈、九龙、炉西峡(林圩)为二级游客集散中心。
  2、对外旅游交通
  --对外交通:主要依托龙丽温(泰)高速公路和省道等干线公路与江浙沪等客源市场联系。
  --城市旅游交通:改善景宁客运站接待条件,强化旅游服务功能,建成景宁游客集散中心。
  3、景区联系交通道路
  依托庆景青公路、52省道,以“一环两线”的格局布局旅游交通专线。
  --中部旅游交通环线 由“鹤溪--大均--标溪--雁溪--东坑--鹤溪”组成,连接畲族风情旅游度假区、中国畲乡之窗、“雁溪古风”、草鱼塘、封金山及各畲族村等景区景点。
  --东部旅游交通线 “县城--渤海--炉西坑--九龙”,其中包含“县城--渤海--炉西坑--九龙”水路旅游交通专线。另外,从林圩、梅岐横坪、郑坑羊角岗至炉西峡分别开辟游步道,成为穿过炉西峡景区的旅游线路。
  --西部旅游交通线 “县城--大漈(景南)--上标--望东垟”,“县城--大均--标溪--沙湾--英川”,该两条线路全部或部分在中部旅游交通环线内,使该旅游环线内的各景点联系更为便捷。
  4、景区内部交通道路
  环敕木山畲族风情旅游度假区:改造县城至敕木山至封金山景点旅游环线,建设山哈寨至大均旅游交通线。
  高山湿地生态游览区:新建张山岙--炉西--东岸(仙山)--梅枫--行者寮、草鱼塘--大漈--梧桐、大漈茶林--库莽--浮亭岗--忠溪--上标--渔漈坑、望东垟等景区公路,建设标准为三级公路,形成高山湿地生态旅游环线。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