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工作内容
(一)提高学校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切实做到“消防安全自查、火灾隐患自除”。各地各学校要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具体负责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定期开展防火检查巡查,落实教职员工岗位消防责任;对检查发现的火灾隐患要立即消除,不能立即消除的,要确定整改期限,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资金,限时消除。近期,各地各学校要利用暑假期间,集中组织一次火灾隐患检查和整改,秋季开学后,市教育局和市消防局将适时组织检查验收。
(二)提高学校组织扑救初起火灾能力,切实做到“火情发现早、小火灭得了”。要根据实际需要组织学校青壮年教师建立“保卫、消防合一”的多种形式的志愿消防队伍,队员要熟悉消防设施,并熟练掌握火警处置及启动消防设施设备的程序和方法。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每学期组织一次演练,确保一旦发生火情,所有教职员工能按职责分工及时到位、有效处置。
(三)提高学校组织人员疏散逃生能力,切实做到“能火场逃生自救、会引导人员疏散”。师生员工普遍掌握火场逃生自救基本技能,熟悉逃生路线,教职员工熟练掌握疏散程序。学校要明确疏散引导人员,确保一旦发生火灾,能够及时组织在场人员安全疏散。学校应当明确一定数量的疏散引导员,开展防火巡查,确保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畅通,并在醒目位置张贴图片等方式,提示安全出口和疏散路线。
(四)提高学校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能力,切实做到“消防设施标识化、消防常识普及化”。消防设施器材要设置规范、醒目的标识,用文字或图例标明操作使用方法;重点部位、重要场所和疏散通道、安全出口要设置 “提示”和 “禁止”类消防标语。各地各学校要将消防安全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在职培训内容和学生的安全教育。幼儿阶段要推行消防安全启蒙教育,采用游戏、儿歌等寓教于乐的方式,对幼儿开展消防安全常识教育;小学和初中阶段要重点开展火灾危险及危害性、消防安全标志标识、日常生活防火、火灾报警、火场自救逃生常识等方面的教育;高中阶段要重点开展消防法律法规、防火基本知识等方面的教育。通过教育,使中小学学生都了解“一畅两会”的基本内容。学校教职员工要普遍达到 “三懂三会”,即“懂基本消防常识、懂消防设施器材使用方法、懂逃生自救技能,会查改火灾隐患、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人员疏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