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的通知
(苏发改农经发〔2011〕1077号)
各市、县发展改革委、农机主管部门:
农业机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为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根据《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苏政发〔2011〕22号)精神,我们组织编制了《江苏省“十二五”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地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七月十一日
附件:
江苏省“十二五”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
“十二五”是我省全面实现小康并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时期,也是我省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根据省委十一届九次、十次全会和《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苏政发〔2011〕22号)精神,为加强我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宏观指导,推动全省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我省“十二五”农机化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农机化发展回顾
(一)发展成就。
“十一五”期间,全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农机化发展目标,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开拓进取,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全省农机化事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为我省农业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农机化投入大幅度增加。五年来,全省各级财政农机化投入累计达到45亿元,其中农机购置补贴投入达到25亿元,财政投入有力地激发了农民投资农机的积极性,农民投入从2005年21亿元增加到2010年55亿元。同时有力地促进了农机工业发展,全省规模以上农机工业销售收入由2005年的300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600亿元,平均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递增,占全国的份额大幅度提高,江苏已成为农机装备生产大省,为扩内需、调结构、促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农机装备总量快速增长,作业水平显著提高。2010年,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4000万千瓦,比2005年增长26%。大中型拖拉机、稻麦联合收割机保有量达到9.7万台、9.2万台,分别比2005年增加5.6万台、2.3万台;插秧机保有量达到6.5万台,比2005年增加5.1万台;渔业、畜牧业、蔬菜园艺业、林果业生产加工机械等得到较快增长,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为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装备支撑。2010年全省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1%,其中主要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8%。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达到48%,其中机插秧水平达到41%,机插秧面积达到1378万亩,比2005年增加1124万亩。稻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面积超过1700万亩。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35%。农机作业领域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大田农业向设施农业,由种植业向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全面发展。
--农机服务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通过贯彻落实《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扶持引导农机合作社加快发展,农机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经营效益稳步提高。2010年,全省各类农机服务合作组织达到4500个,经过工商登记的农机合作社1800个,其中三星级以上示范社281个。2010年全省农机服务经营收入达到230亿元,是2005年的1.64倍,其中农机作业收入达到200亿元,跨区作业收入达到38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加85亿元、15亿元。2010年全省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降至25%,机械化生产方式已在农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农机化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通过组织实施农机科技入户、农机三项工程,启动建设农机化“六个三”工程,建立产学研推相结合的研发基地,以及成功举办两届中国(江苏)国际农机展,进一步加大了农机化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制开发力度。秸秆还田集成机插秧技术、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水产养殖机械化技术、高效植保机械化技术、畜禽粪便处理机械化技术、农用航空技术等一批“瓶颈”技术成功取得突破,水产养殖、果蔬保鲜、粮食烘干、物理农业、喷滴灌、茶叶加工、畜禽粪便处理、挤奶贮藏等30多种新机具推广取得重大进展,2010年全省新增各种特色农机装备超过7.1万台套。
--农机法治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省人大通过了修订的《
江苏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颁布了《关于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决定》,省政府出台了《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和质量监督办法》、《农业机械报废更新办法》。目前我省已经形成了以“两部法规、三部规章”为框架,相关的配套政策、规范性文件和技术标准为补充的地方性农机管理政策法规体系。建立健全了农机质量投诉网络,农机打假、质量跟踪、放心消费、农机标准化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