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五”农机化发展重点
为实现上述目标,将突出四个重点,实施三项工程,全面推进农机化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七)突出四个重点,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
--继续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一是大力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按照苏南地区在2012年、苏中地区在2013年、苏北地区在2016年基本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的目标任务,继续推广高性能插秧机及其配套技术,加速推进水稻种植机械化进程。稳定提高三麦生产全程机械化。二是加快玉米种植和收获机械化技术推广步伐,积极培育玉米生产机械化服务市场。三是加强对油菜机械化种植和收获关键技术环节的联合攻关,加快形成农机与农艺相配套的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体系。
--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围绕农业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发展,促进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发展。一是加快特种经济作物机械化技术研发与示范推广步伐。积极推进经济作物播种、育苗、移栽、收获等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的示范推广。二是积极发展林牧渔业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与设备。加快研究设施种植、设施养殖机械化智能化环境控制技术。三是不断探索发展农产品产后处理与加工机械化。四是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土地深松、精量播种、化肥深施、高效植保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节本增效农机化技术,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全面推进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及综合利用。贯彻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出台的《关于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决定》和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江苏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规划》,围绕工作目标,积极推进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与综合利用,同时开展油菜、玉米等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与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与试验示范。加快引进和示范推广秸秆捡拾打捆机、固化成型设备及草捆装运机等,为秸秆后续利用(秸秆气化、造纸、发电、编织、菌菇养殖、饲料生产等)提供服务。不断完善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及综合利用的机制及措施。
--加快农机合作社发展步伐。贯彻《
江苏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按照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高效农业、建设农业特色基地相结合的整体推进战略,鼓励各类农机服务组织成立合作社,引导种田大户、农机大户和农村能人兴办农机合作社。以创建星级示范农机合作社为抓手,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推动农机合作组织上规模、拓领域、增效益。
(八)实施三项工程,加快转变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式。
--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工程。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加快先进适用农机具推广应用,推进农机装备更新换代。一是认真落实《江苏省农业机械报废更新办法》,加快大中型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的报废更新步伐。二是大力发展大中型、高性能、智能化、多功能复式作业农机装备,加快发展与耕整地、化肥定位深施等相结合的复式作业机械,同时加快推广小型、多功能的高效设施作业机械。三是加快资源节约型农机发展,积极推广农机节水技术和机具,示范推广高效低污染植保机械和农药超低量气压喷洒技术,发展乡村河道清淤、清障除草以及畜禽粪便等农业农村废弃物处理加工利用机械。四是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组织关键农机节能减排技术引进和攻关,积极推广农业部农机维修节能减排十项技术,加快绿色、低碳农业机械发展。
--农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适应我省农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加快“农业急需、农民急用”的农机具的开发和推广,优化农机产品结构,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进一步提高农机化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一是加快关键农机化技术及装备的研制开发。优先发展60-80马力拖拉机、稻麦联合收割机、玉米收获机、蔬菜移栽机、油菜生产机械、高效植保机械、高效节能机泵设备、节水灌溉设备、小型抗旱排涝机械、适合丘陵山区使用的小型机械等。二是实现由单机推广向多项技术集成推广应用的转变。促进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与粮食生产机械化的集成配套,加快推进畜禽、水产、蔬菜、花卉苗木、林果茶生产、加工集成技术和机具的开发推广。三是积极推进农作物全程机械化。强化农机与农艺结合,推进农作物产前、产中、产后配套农机化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四是加快配套机具的开发和利用,提高大中型动力机械与农机具的配套比。五是提高农用航空技术的生产性应用水平,不断拓展应用领域。
--农机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依托《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在全省49个县组织实施农机技术推广、安全监理等能力建设。同时以政策和项目为引导,进一步加大投入,积极推进农机技术推广、试验鉴定、质量监督、安全监理、农机维修、教育培训、信息宣传、应急救灾等公共服务条件建设。加快制定基层农机技术推广、安全监理、教育培训机构基础设施建设规范,指导行业加快建设。完善基层农机安全监管网络,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实地检验、培训考试、宣传教育、安全检查、事故处理等综合保障能力,建立健全农机重特大事故应急预案和指挥体系。
五、“十二五”农机化发展主要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