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宁市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民生档案服务社会成效显著。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提供档案资料184179卷,档案利用128773人次,档案利用人数同比增长80%。为资政决策、工作查考、修史编志、宣传教育、学术研究、科研开发、经营管理、技术改造、维护权益、职工办理养老保险、居民购买经济适用房、办理出国公证、婚姻状况和处理“三大纠纷”等方面提供了档案服务,发挥了档案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的特殊作用。

  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扎实推进。全市105个乡(镇)机关年度归档率、合格率100%,乡(镇)综合档案室全部达到三级以上标准。55个乡(镇)创新档案管理模式,实行了“村档乡(镇)管”。1381个行政村建档率100%,合格率95%。建立新农村档案工作示范村40个,创建示范档案室35个。建立5658名村级干部个人档案。建立林改档案80多万件。全市农科单位建档率100%,合格率96%,基本建立了市、县(区)、乡(镇)三级农科档案信息网络。

  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不断提高。全市国有企业和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建档率、年检率100%,合格率92%,221家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开展了建档工作。55家企业、24家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通过了自治区级档案目标管理达标认定。

  重大建设项目档案工作有效监管。列入自治区级和市级层面统筹推进的82个重大建设项目的档案工作得到了有效监管,8个重大建设项目工程档案通过了专项验收。

  (三)档案馆基础工作明显加快

  档案馆建设凸显新机遇。市国家综合档案馆新建项目完成立项。隆安县、上林县、江南区、青秀区、邕宁区、良庆区等6个县(区)档案馆新建项目列入了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建设“十二五”计划。“十一五”期间,各级党委、政府投入经费799.8万元,有效改善了各级档案馆的安全保管条件。全市评审通过国家二级档案馆5个,国家三级档案馆1个。

  档案馆藏资源不断丰富。各级各类档案馆共接收进馆档案206721卷,同比增加150984卷,增长272%。建立了纸质、照片、音像、实物等档案1346个全宗,全市馆藏总量达到了4548677卷。

  档案信息化工作加快推进。全市国家综合档案馆启动了纸质档案、照片档案、声像档案数字化工作,建成了450多万条馆藏档案文件级目录数据库和250多万页档案全文数据库。

  档案信息网站不断完善。建立了市、县(区)档案信息网站,开通了开放档案目录和政府公开信息网上查询系统,实现了市、县(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架起了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5年来,公众访问量达到100多万人次,位居全区同行网站之首。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荣获自治区档案信息网站建设一等奖。

  档案安全管理和抢救保护工作不断强化。加强了档案基础设施和安全技术防护系统建设,全市共开展档案安全专项检查156次,受检单位3676个,有效防止了档案安全事故的发生。重点档案抢救与保护工作不断加强,全市重新整理国家重点档案66570件,修复档案53940件,复制档案43983件,扫描档案1774件,国家重点档案得到了有效保护。

  (四)档案执法监督和宣传培训工作明显加强

  档案行政执法检查扎实开展。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档案法》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管理条例》,联合人大、法制等部门开展档案执法检查,全市共开展执法检查70次,检查单位3232个,有效促进了档案工作健康发展。

  档案宣传工作不断加强。各级档案部门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档案法律法规和档案工作,在《中国档案报》、《中国档案网》、《广西档案》等媒体发表文章(信息)1400篇(条),进一步增强了社会各界的档案意识。市档案局被评为2008-2010年度全国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档案宣传工作优秀单位。

  档案业务培训不断深化。各级档案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岗位培训,全市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13期,培训人员7172人(次),档案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市的档案工作有了长足发展,取得了明显成绩,为“十二五”时期的档案事业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也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档案馆(室)建设严重滞后。我市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普遍存在面积不够、功能不全、设备不足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市档案事业持续发展的瓶颈,与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现市档案馆综合楼于1987年建成,面积114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不到《档案馆建设标准》中规定的市级档案馆三类最低标准面积6600平方米。目前,市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9万余卷(册),因面积不够,市直机关还有50-60万卷到期档案无法接收进馆,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由于档案馆建设不达标,我市在两次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档案馆测评项目也不达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建全国文明城的测评成绩。另外,各县国家综合档案馆也均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初,面积在250-890平方米不等;各城区国家综合档案馆是2005年因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需要,在城区档案室基础上成立的。全市档案馆没有一个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档案专项经费严重缺乏。市(县)档案局(馆)的业务经费虽然都纳入了各级政府的年度财政预算,但专项经费预算十分有限。市档案局(馆)每年专项经费大约只有70万元。各县(区)档案局(馆)大都没有专项经费预算安排。据统计,近3年来各县(区)投入专项经费只有474万元,平均一个县(区)每年投入专项经费仅为13.16万元。由于专项经费少,档案工作不能正常开展,如档案保护抢救没有经费保障,严重地影响了档案的寿命。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