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

  3. 积极扩大用品销售业。在促进体育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体育用品销售业。借鉴和引进销售行业的先进经营模式,重点发展总部经济、连锁经营、体育用品大卖场、网络销售等商业模式,支持体育用品批发零售品牌建设,打造五卅路等特色体育街区,提升体育用品销售业的规模和水平。支持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体育用品博览会在我市举办。
  4. 加快发展体育创意业。一方面挖掘苏州传统体育和民俗体育项目,筹建苏州体育博物馆,保护民间体育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体育文化、塑造体育品牌;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我市众多体育赛事活动、明星、产品等资源,鼓励发展并着力培育体育动漫、体育工艺与设计、体育广告、体育传媒、体育出版等新兴业态,推动我市体育创意产业加快发展。
  5. 创新拓展体育康复业。通过项目创新和政策引导,吸引多元化的社会资本进入体育康复产业,在体质监测、创伤治疗、康复疗养、运动减肥以及康复产品研发、制造和销售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服务。充分发挥我市体育康复人才相对集中、体育科学研究机构实力较强的优势,整合体育系统和社会各类资源,积极发展专业体育康复机构和场所。选择一批生态休闲项目合作开发体育康复配套服务,实现体育康复产业的延伸。
  6. 借势提升体育建筑业。充分利用“十二五”期间苏州古城区老体育场馆改造、运动学校二期建设、网球中心建设、体育大厦建设、运河体育公园改造及各市、区大量体育场馆设施新建、改造的有利时机,促进一批体育建筑业专业团队和品牌企业的成长,切实提高体育建筑专业规划设计、体育场馆建设监理、体育建设技术策划咨询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提升我市体育建筑业的整体实力。
  (三)协调推动相关产业发展。
  以体育为中心,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关联度大、渗透性高、交叉性强的特点,努力推动体育与卫生、会展、传媒和电子信息等相关产业的复合经营及关联经营,不断拓展与体育产业密切关联的产业新领域,延伸打造体育会展、体育影视、体育电子竞技等相关产业,不断提高体育产业的综合效应和拉动作用,逐步形成门类众多、发展有序、紧密协作的体育相关产业群,切实推动体育相关产业的发展。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把加快体育产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市政府将成立全市体育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市体育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体育局,具体负责全市体育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体育产业政策的指导实施、产业发展动态的汇总分析等工作。各市、区要成立相应的机构,以协调解决体育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优化产业布局。抓紧制定全市体育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促进资金、人才等资源合理配置,推动形成由苏州市区体育产业核心区,沿太湖体育产业带、沿长江体育产业带、沿沪宁线体育产业带,以及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吴江五个县级市体育产业环构成的“一核三带五环”体育产业发展格局。进一步优化体育产业空间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引导全市体育产业实现科学发展、规模发展、错位发展和互动发展。各市、区要结合当地体育产业的基础优势和项目特色,制定切合发展实际及需要的体育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具体措施,抓好工作落实。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