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大力培养基层科普人才。培养大批面向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实用科普人才,加大对农村科普带头人的奖补力度,培养造就一批农村科普带头人。加强城镇社区科普人才培养,培养造就一批基层民众喜爱的扎根基层科普实践的社区科普人才。发挥企业自身优势,充分利用企业教育资源以及高校、研究机构、科普组织、科普场馆等各种培训资源,培养、培训企业科普人才。充分发挥社区科普益民计划的带动作用,加大专兼职结合的社区科普人才培养。整合校外科普人才资源,发展建设面向青少年多样化需要的社会化科技辅导员队伍。积极开展“春晖奖”争创活动,有效提高校内外科技辅导员的积极性。
3.积极发展科普志愿者队伍。充分调动在职及离退休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社区工作者、传媒工作者等各界人士,发挥他们的专业和技术特长,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科普兼职人员和志愿者队伍。加强对科普志愿者队伍的业务指导和组织管理,推动建立各级科普志愿者协会。开展工作调研和经验交流,推动科普志愿服务活动的深入开展。评选表彰优秀科普志愿者团体和个人,激发工作热情,营造重视科普志愿服务的良好氛围。
五、组织实施与保障条件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县市区政府、市属各开发区管委会负责本地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切实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各级领导班子绩效考核和社会事业发展考核指标,建立考核、反馈、整改、提高“四位一体”的考核体系。各有关部门、单位要按照全民科学素质纲要的总体部署,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推动工作扎实开展。各县市区、市属各开发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统筹协调部署,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科学素质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二)加强政策激励。落实鼓励科普事业发展的科普税收优惠政策,繁荣科普创作、提升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和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制定激励政策,充分调动科技、教育、传媒等社会各界以及大学生、离退休工作者等社会群体参与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发挥其优势和作用,不断壮大科学素质工作队伍。实施项目化管理,配套制定加强科普产业扶持的相关措施,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教育基地免费开放。
(三)加大经费投入。强化财政投入的导向作用,各县市区、市属各开发区要将科普经费和实施《科学素质纲要》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随经济社会发展逐年递增,同时逐步加大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各有关部门、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根据承担《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任务,按照国家预算管理的规定和现行资金渠道,统筹考虑和落实所需经费。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科普投入,开展职工科学教育培训。广泛吸纳境内外机构、个人的资金支持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尽快形成财政投入为导向、用人单位投入为主体、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的多元化科普投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