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建设药品包装材料与容器质量检验平台。推动与药品行业相适应的药品包装材料与容器检验能力建设,打造国家级区域性检验平台,包装材料与容器总检验项目超过500项,实现对省内生产及流通的药品包装材料与容器产品检验能力全覆盖。建设药品包装材料安全评价体系,提高包装材料容器与包装产品的相容性检验能力,提升新材料、新产品的安全性研究评价水平。
4.加强药品安全监管预警体系建设。建立药品综合监管和药品信息公开平台、药品不良反应与大型动态用药人群数据库监测平台和省、市、县三级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监测网络平台,创建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药品安全隐患分析案例库、有毒有害物质标准储备库、未知毒物分析数据库和药品危害检测专家库。完善省、市、县三级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的收集、分析、评估系统,及时发布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预警信息。
5.建立完善保健食品和化妆品技术支撑体系。加强保健食品、化妆品检验能力建设,完善覆盖全省的保健食品、化妆品技术支撑体系,打造以国家重点实验室为龙头、省级和区域性监督检验机构为基础、快筛快检为补充的保健食品和化妆品检验体系。
6.加强综合监管信息公开网络平台建设。建立完善覆盖全省药品、医疗器械、餐饮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的安全监管信息和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信息综合应用系统。构建覆盖全省药学技术人员、药品申报人员和医疗器械注册申报人员的备案管理体系及餐饮食品安全管理员培训、考核管理体系。
(二)生物医药重点实验室和医药创新平台建设工程。配合建设广东华南新药创制中心和广州国际生物医药创新平台需要,打造国家级的生物医药重点实验室,开展生物医药研究开发和上市后使用的安全性评估,构建完善生物制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将其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华南地区最大的生物制品质量监控实验平台。加大医药创新平台建设力度,支持建立以生产企业为主体的新药研发体系,整合我省新药研发技术力量,促进产学研的有效结合,进一步提升药物研发机构整体水平及服务能力。制订支持我省生物医药产业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加强生物医药产业科技开发的规划、管理和指导,推进技术开发成果的转化与应用。鼓励开展临床急需药品仿制,支持独家品种、特色品种、重点品种的深度开发。
(三)道地中药材标准体系和交易平台建设工程。以广东省食品药品检验所国家中医药三级实验室为依托,大力开展广东道地药材和习用药材质量监管和控制研究,实施(岭南)广东习用药材标准提高行动计划,制订、提高和完善相关技术标准。建设中药材标本园,打造省级和国家级示范性种质资源库。以面向公众、服务监管、促进发展为目的,整合现有资源,打造岭南中药科技展示平台,集中展示中药文化,普及中药知识。进一步加大中药材区域性交易平台建设力度,积极推动中医药强省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