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自治州双语教育十年发展规划(2010-2020年)》的通知
(博州政发〔2011〕39号)
各县市人民政府,阿拉山口口岸管委会,赛里木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州人民政府各部门:
现将《自治州双语教育十年发展规划(2010-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一一年七月七日
自治州双语教育十年发展规划(2010-2020年)
为科学推进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工作,深入贯彻落实《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推进新疆双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教民〔2010〕6号)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发展规划(2010-2020年)〉的通知》(新政发〔2011〕30号)精神,结合自治州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当前双语教育工作面临的形势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和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增强各民族学生的祖国意识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大力推进双语教育,是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培养民汉兼通少数民族人才的战略举措;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和进步,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
为推进双语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自治区先后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新党发〔2004〕2 号)、《自治区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意见》(新党办发〔2005〕28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的意见》(新党办发〔2008〕19号),自治州也结合实际,制定了《关于贯彻〈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的意见》(博州党发〔2005〕17号),为双语教育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自治州双语教育条件明显改善,双语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双语教育管理逐步规范,少数民族学生的双语水平特别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明显提高,牧区的学前少数民族儿童已基本能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日常交流。截止2010年9月,全州共开设双语班级285个(幼儿园100个、小学167个、初中12个、高中6个),双语班学生7546人(幼儿园3160人、小学3799人、初中317人、高中270人),占少数民族学生总数的40.5%。民考汉学生7783人(小学5140人、初中1853人、高中790人),占少数民族学生总数的52.4%。双语教师449人(幼儿园143人、小学235人、初中37人、高中34人),占少数民族教职工的15%。双语教育工作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为普及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新形势下,自治州双语教育工作也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是:双语教育的发展水平与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要求还不相适应,还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双语教育的需要;双语教师数量不足和素质不高的问题仍然突出,制约了双语教育工作的开展;幼儿园和中小学的双语教育条件需要进一步改善,双语教育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双语教育行为需要进一步规范,双语教育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对于双语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在推进双语教育过程中认真研究解决。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㈠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着眼于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水平,做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教学工作,培养德才兼备、民汉兼通的人才;着眼于新疆的长治久安,加强“四个认同”的教育,提高各民族群众的交流沟通能力,增进民族团结;着眼于自治州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满足广大群众期盼接受民汉兼通教育的需要,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
㈡ 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积极、稳妥、有效推进的原则。既要积极进取,不等不拖,又要实事求是,不急于求成,把握节奏,抓好衔接。
第二,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既要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又要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既要立足于推动当前工作,又要着眼于实现长远目标,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