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合信息管理系统日趋完善。实现了参合农牧民住院费用的网络及时结报。
--医院信息系统建设步伐加快。省、州两级综合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系统)基本建立。青海省人民医院、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建成远程医疗会诊信息系统,25.38%的医院拥有医学影像信息系统(PACS系统),28.46%的医院拥有临床检验信息系统(LIS系统)。60%的医院正在积极建立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电子病历以及临床检验、医学影像等临床应用信息模块。
(二)存在问题
由于我省卫生信息化建设起步晚、起点低,投入不足,区域性及医疗卫生各领域内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信息化建设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一是缺乏顶层设计,标准不统一。目前,全省卫生信息化建设尚无统一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标准,卫生信息化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各地、各单位“信息孤岛”和“信息烟囱”问题突出。
二是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由于投入不足,一方面缺乏统一的区域性卫生信息管理平台,使得网络无法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另一方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业务信息系统建设尚未起步,基础薄弱。
三是专业人才匮乏。卫生信息化管理与技术专业人员多为兼职,专业素质不高,信息化应用水平低,专业人才队伍尚未建成,制约着信息化建设与发展。
四是疫情报告系统尚未全覆盖。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疫情网络报告系统尚未辐射到村卫生室。同时,因缺乏统一的区域性公共卫生监测信息平台,数据整合能力弱,信息共享利用不足,不能满足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的需要。
五是医疗救治信息不畅。医疗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间的信息链条尚不完整,难以在区域内医疗机构和跨区域医疗机构之间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统筹调配。
二、规划背景及指导原则
(一)规划背景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将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作为卫生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推动卫生事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对于加强全行业管理,增强和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及质量,实现“信息卫生”、“数字卫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