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卫生部制定出台国家“十二五”期间建设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三级卫生信息平台,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综合管理5项业务应用,建设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2个基础数据库和1个专用网络的总体规划(简称“3521”卫生信息化建设工程),要求到 “十二五”末实现居民健康服务“一卡通”,为90%的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
(二)指导原则
--顶层设计,统一标准。统筹规划全省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和系统方案,统一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标准。使卫生信息化建设工程有序发展。
--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规范、整合卫生信息资源,促进业务系统之间的协同运作,大力推进卫生信息网络互联互通,建立条块结合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和质量。
--深化应用、保障安全。突出应用导向,开发应用技术,深化应用水平,强化应用服务。增强信息安全观念,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完善信息化建设制度、规范和管理办法,以安全保发展,在发展中求安全。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强化点线面结合,加大分类指导,促进卫生信息化建设科学发展。
三、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以全面实施“金卫工程”为抓手,以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建设为切入点,统筹推进适应医改要求,满足社会需求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基本药物和综合卫生管理的信息系统建设,加强信息标准化和安全体系建设,建立实用共享的卫生信息系统。到2015年,建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条块结合、互联互通、功能完备、标准规范、安全可靠”的卫生信息系统,基本实现卫生政务电子化、医疗服务数字化、公共卫生管理网络化、信息服务智能化、安全保障一体化的目标。
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2011-2012年):夯实基础,全面推进。制定出台青海省“十二五”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建设方案,推进卫生信息标准化工作,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加快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完成全省90%的乡镇卫生院、行政村卫生室和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信息化建设任务;实施远程会诊系统和42家县级医院信息化建设项目,力争2-3年内连接所有县医院,覆盖50%以上乡镇卫生院;启动基本药物制度及合理用药信息化监测系统建设;开展120急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与医疗救治信息系统建设。加强信息化管理与技术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