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晚玉米(含糯玉米)。重点布局在兴宾区,武宣县、金秀县、忻城县。
(五)油料作物。主要布局在兴宾区、武宣县、象州县,重点发展油葵和“双低”油菜。
(六)绿肥。重点发展紫云英、苕子、茹菜、大菜等品种。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成立领导机构,明确分工,强化责任,层层签订责任状,及时将任务分解落实到乡(镇)、落实到村屯、落实到农户、落实到田块。要建立督查制度,定期开展巡查交流,制定有效激励办法,把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确保工作目标顺利完成。
(二)多方筹措,加大投入。各地要在本级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多渠道多方式筹措资金,加大投入,扶持秋冬种产业开发,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三)突出重点,大力推进。今年的秋冬种产业开发要以实施钱粮双增“十百千万”工程为重点,大力推进十万亩马铃薯高产创建、百里秋冬开发示范带建设、千万平方米优质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和万亩油葵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通过实施该工程,带动全市秋冬种产业开发全面推进。
(四)规范管理,抓好示范。全市上下要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原则,切实抓好秋冬种产业开发示范样板建设,市本级抓好1个连片1000亩以上示范样板,每个县(市、区)抓好2-4个连片500亩以上示范样板。各示范样板统一插挂“广西农业秋冬种产业开发示范基地”牌子,规范管理,真正发挥带动作用。新的示范基地建成后要及时报市农业局,经市农业局核定后由市农业局上报自治区农业厅,自治区农业厅将组织有关部门专家进行考核验收。
(五)推广技术,强化培训。各地要分作物种类、分品种制定关键技术的推广、培训方案,明确推广品种和重点,有针对性开展培训,充分发挥技术的支撑作用。积极指导农民科学用肥、科学管水、科学防治病虫害,积极推广应用间套种、“三避”、“三免”、测土配方施肥、地膜覆盖栽培、大棚等生产技术,尤其要大力推广蔗田、桑园、幼龄果园等越冬作物的秋冬季套种马铃薯、秋冬菜、豆类及绿肥,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秋冬农业开发高产高效模式。要结合农民培训工程,大力开展多种形式技术培训,分批分期分层次开展培训,重点抓好基层农技人员、村干部、中心农户、示范户和骨干农民的培训,努力提高科技入户率和技术到位率,为秋冬种产业开发提供坚强的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