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来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来宾市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的通知

  全面加强农村防震保安工作,提高农村民居建筑抗震性能。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农民自建房抗震设防的指导管理。开展农村民居基础资料调查与抗震性能评价,建设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基础资料数据库体系,为地震安全农居的实施提供基础依据。组织开展农村建筑工匠培训,普及建筑抗震知识,建立农村民居建筑抗震技术咨询服务体系。
  5.强化地震应急准备,提高地震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政府对地震灾害的综合应对能力建设。加强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的相互衔接与协调,进一步健全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开展有针对性的预案实战化综合演练,增强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落实预案备案和督查制度,强化地震应急工作检查,全面落实各项地震应急措施。加强政府抗震救灾指挥机构建设,完善工作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建立专家咨询机制,完善指挥平台和基础数据库。
  对市防震减灾指挥中心进行升级改造,建设5个县级防震减灾指挥分中心。加强应急指挥中心技术系统建设,完成防震减灾基础数据库建设,增强我市应对地震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建立健全各级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完善指挥部工作制度和各成员单位的职责任务,建立经常性的工作通报和联络机制,保证指挥部各项功能的实现。
  组建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建立以公安消防队伍为依托的市、县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学习试点城市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开展城市社区地震灾害救援志愿者队伍建设,壮大地震灾害救援力量。挖掘大中型企业、行业的救灾潜力,建设地震救援培训基地,加强地震灾害应急救援知识培训,逐步形成以“公救”、“共救”、“互救”、“自救”相结合的多层次灾害救援、救助机制。
  全面推进我市紧急疏散通道和应急避险场所建设。结合广场、绿地、公园、学校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因地制宜搞好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统筹安排所需的交通、供水、供电、环保、物资储备等设备设施。学校、医院、影剧院、商场、酒店、体育场馆等人员密集场所要设置地震应急疏散通道,配备必要的救生避险设施。
  6.全面加强防震减灾宣传和科普教育,增强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
  建立防震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加大地震科普示范学校、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地震安全示范农居等宣传力度,将防震减灾知识纳入中小学教育、纳入公务员培训教育的内容、纳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纳入全社会综合科普活动,促进防震减灾宣传和科普教育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机关“五进”活动。
  建立多种形式的地震科普教育与培训基地,充分利用城市公共科普教育场馆,适度建设采用高新技术手段的专用地震科普教育与培训基地和防震减灾示范工程,实现市本级和每个县(市)至少有一个科普教育基地的目标。充分利用国家防灾减灾日和重大地震事件等开展宣传活动,每年确定一个防震减灾宣传主题,在全市组织开展一次大型活动,带动全市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的开展。争取在“十二五”末全市有100所学校创建为市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