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完善城镇基础和配套设施。所有县(市)建成一座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范围由城区向周边村镇延伸。〔相关县(市、区)政府负责,市城市综合管理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环境保护局参与〕
3、推进宜居城乡建设。继续开展“宜居城镇”、“宜居村庄”、“宜居社区”和“宜居环境范例奖”的评选工作。实现村庄规划及中心镇总体规划覆盖率达100%。加快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改善村镇人居环境,推进“岭南新民居”建设试点,创建省卫生镇10个以上,为实现2020年普及国家卫生镇打好基础,新增省卫生村受惠人口10万人。(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局、市卫生局等有关部门负责)
4、积极配合推进城际轨道鼎湖站公共交通导向型发展模式的综合开发建设。积极配合开展佛肇城际轨道鼎湖站周边土地利用状况调查,及时提供我市城市总体规划及站点周边控制性详细规划等资料,为站场综合开发规划的编制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结合我市城市规划建设实际,积极参与鼎湖站公共交通导向型发展模式综合开发建设规划方案的讨论和研究,及时提出我市的意见和建议,强化站场综合开发规划与现有其他城市规划的有机衔接。(市城乡规划局牵头)
5、推进岭南特色老街区复兴工程。加快推进肇庆古宋城保护与开发项目,抓好崇禧塔、阅江楼、梅庵、肇庆府学宫等景区的扩建整治修复工程,着力打造展示包公文化、禅宗文化、宋文化、红色文化为主体的岭南特色文化景区。(市城乡规划局、市文广新局牵头,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综合管理局等负责)
6、完善绿道网建设。按照“三年成熟完善”的目标要求,继续推进市域绿道网的规划建设,力争新增城市绿道约50公里,并根据《肇庆市城市绿道专项规划》逐步完善已建成城市绿道的绿化、标识系统、卫生系统、安全系统、游憩系统以及停车场、驿站等设施配套,使城市绿道更加便民惠民。(市城乡规划局、市星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局负责)
(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
1、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进一步简化创办文化企业、举办文化活动、开展文化对外合作交流的行政审批程序。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市委宣传部牵头,市文广新局等参与)
2、加快文化产业集群建设。加快推动肇庆工艺美术产业集群发展。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实施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整合图书馆数字资源和馆藏书目数据。加快推进中国砚都(肇庆)端砚文化特色产业集聚园、肇庆市文化创意大厦、怀集六祖禅宗文化旅游区、德庆悦城龙母民俗文化园、封开广信文化园、广宁竹子文化产业、广府文化创意园、肇庆砚都中心大厦等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基层文化设施。〔市文广新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局、市经济信息化局、相关县(区)政府等参与〕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