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全区全民健身发展不断优化提升,但与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和体育强区体育强市的战略目标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困难。一是体育资源发展还不均衡。由于中心城区可使用的土地资源有限,公共体育场地增量受到局限,社区、居委体育设施分布和发展不均衡。二是健身指导队伍有待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普遍年龄偏大、技能单一,不能完全满足青少年体育和职工体育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三是体育提供方式仍需创新。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和群众体育之间的联动发展基础还很薄弱,体育健身指导服务方式还需深化创新。
二、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融入体育强市发展战略,以更多人、更持续健身的理念,加快发展转型、优化便民体系,构建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一流中心城区相匹配的、持续创新、深度发展、均衡优质的全民健身发展模式,推进体育公共服务多元化、信息化、优质化,不断引导居民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科学健身理念,以人人参与、人人健康的基础保障机制、指导服务机制,进一步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区战略发展目标的全面实现。
三、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初步建立与徐汇区服务经济主导、科技创新引领、教育文化繁荣、公共服务优质、低碳和谐宜居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一流中心城区战略发展定位相协调的、保障更多人、更持续健身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有效提高居民健康素质;积极加快体育资源发展,建设5万平方米体育场地,保障居民健身权益;探索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全民健身体育品牌,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群持续增长;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群众体育发展薄弱环节重点突破、创新转型,体育生活化健身示范区稳步推进。
(二)主要任务
1.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依托“体绿结合”,按照资源均衡发展的原则,以小型多样、功能多元为着力点,新建2处及以上的公共体育运动场地,全区篮球、足球等公共体育场地达到20处;依托区位优势,以就近就便、休闲活动为着力点,增建标准化健身步道18条,百姓健身房7处;依托“一街(镇)一品”,以整体发展、资源整合为着力点,探索建立区级、社区文体中心。体育场地资源使用监管并重,充分挖掘服务内涵。
2.公共体育资源整合进一步优化。以全民健身示范工程推进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管理机制。推进落实“体育生活化”示范社区建设,力争建成3个社区生活示范基地、3个社区示范俱乐部;依托信息化管理平台,规范开放学校收费管理,推进学校体育场地深度开放。实现符合开放条件的学校开放率达到100%、开放信息化管理达到100%,完成所有开放学校智能IC卡的安装,深化数据统计、项目分析一期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争创5个学校开放示范基地。
3.群众体育活动开展进一步深化。充分依托区运会的举办提升全民健身活动内涵,深化拓展全民健身节、大众体育节、职工运动会、残疾人运动会、节假日、双休日体育活动圈的影响力,打造“一街(镇)一品”全民健身主题特色活动,在场地设施、指导服务、活动开展、组织发展等方面创建特色、凸显亮点;整合社会力量,积极举办各级群众体育活动和赛事。积极参加和承办市级群众性体育比赛和体育活动,打造领先健身团队和健身项目品牌,全区健身团队蓬勃发展,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不低于上海市46%的平均水平。
4.重点人群有效参与进一步突破。充分依托阳光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开展,有效增强青少年健康体质。普及深化“一校一品”特色营建,推进社区体育特色项目进校园,编印区本体育教材、深度开发学校体育课,每年推广普及社区体育活动品牌项目;持续培育青少年体育活动技能,开展中小学校学生人人学游泳活动、健美操普及活动,每年培训人数达到持续增长;充分依托职工体育活动的开展,有效突破群众体育发展瓶颈。积极参加上海市职工体育活动和比赛,举办、承办世界著名在华企业健身大赛等国际级比赛,普及开展工间(前)操、飞镖运动、楼宇健身赛等就近就便职工健身活动,建成职工示范基地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