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构建现代大宗商品交易体系。依托钢铁、煤炭、矿石等优势产业,加快专业化交易平台建设,着力发展合同交易、网上交易、现货合同交易、电子商务等新型交易方式,增强信息查询、抵押融资、电子支付、国际分销、跨区采购、合同采购等综合服务功能,推进大宗商品交易金融化,打造全国重要的大宗商品价格形成中心。支持河北钢铁集团拓展钢铁物流功能,延伸产业链条,整合钢铁生产企业和钢贸企业,建设以钢铁、铁矿石为主的中国北方最大的交易中心和定价中心。支持冀中能源集团、开滦集团、河北港口集团建设煤炭交易平台,引导煤炭生产企业、煤炭消费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上线交易,打造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煤炭物流交易中心和国内煤炭定价中心。
三是拓展大宗商品物流产业链条。引导钢铁、粮油加工等生产企业,剥离物流业务和资产,组建独立运作、独立核算、以加工配送为特色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促进生产企业由“原材料”供应商向“零部件”供应商转型,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增值能力。鼓励和支持煤炭、钢铁、能源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与国内外矿业、航运、港口、交通、物流等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国外能源资源,增强战略储备能力,积极应对国际能源价格大幅波动风险,构建从产地到客户的一体化大宗能源产业链。
(三)装备制造物流
1发展思路
着眼提升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坚持产业联动,以推动装备制造业物流外包和增强专业化服务功能为重点,提高装备制造业一体化、集成化运作水平。2015年,基本实现装备制造业物流业务外包,组建一批专业化装备制造业物流企业。
2发展重点
一是加强装备制造业物流设施建设。围绕能源装备、管道装备、车辆装备、工程装备、专用装备、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基础配套产品等重点装备制造业领域,依托大型装备制造业产业聚集区,配套建设具有仓储、采购、原料供应、产品配送、特种运输等功能的物流设施,衔接产业链条,增强物流配套能力。
二是加快专业化装备制造业物流项目建设。进一步推进哈动力装备物流、长城汽车物流、长安汽车物流、石家庄装备制造外包园等项目建设,完善配件供应、定制服务、对外分拨等增值服务功能,形成一批以优势产品为依托、以订单业务为核心的专业化装备制造物流基地。
三是培育壮大第三方装备制造物流企业。鼓励和支持装备制造企业优化企业业务流程,推进物流剥离,在满足自身物流需求的同时,整合仓储、运输、配送、流通加工、包装、物流信息等资源,积极承接对外物流业务,提供一体化定制服务,培育一批适应现代生产方式的物流企业。鼓励和支持专业化装备制造物流企业,广泛应用集装技术和单元化装载技术,提高与制造业信息共享和标准对接能力,增强一体化服务能力。
(四)农产品物流
1发展思路
适应城乡消费升级和食品安全要求,围绕解决农产品物流规模小、环节多、成本高、损耗大等问题,加快建立畅通高效、安全便利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到2015年,建成一批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的跨区域农产品物流基地,果蔬、肉类、水产品在途腐耗率分别降至17%、8%、10%。
2发展重点
一是推进大宗农产品跨区域集散。加强港口、铁路交通枢纽等接卸设施和粮食中转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海铁联运,配备散粮运输工具,推进粮食储、运、装、卸的“四散化”,畅通三纵两横及渤海湾水陆粮食物流通道。着眼于增强粮食、棉花、食糖等大宗农产品跨区集散能力,依托石家庄城市功能,加快大宗农产品交易、集散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大宗商品期货交割、现货配送和跨区转运业务,形成南北大宗农产品物流集散基地,建设张家口、秦皇岛、廊坊、沧州、邯郸五大粮食物流中心。鼓励和支持主要大宗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快建设农产品物流设施,开展集散配送业务。
二是加快冷链物流基地建设。依托主要农产品产业基地和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快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改造。积极推广应用冷链物流技术,增强冷链运输、城乡冷链配送、跨区域中转换装等业务功能,完善质量检测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形成专业化冷链物流基地。发挥环京津区位优势,依托环京津物流产业聚集带,建设一批面向京津市场的生鲜农副产品直供基地,配套建设冷藏、冷储、冷运物流设施,加强农产品检验检测,减少流通中转环节和运输收费,提升河北农副产品在京津市场地位和品牌优势,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