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培训效果,我市适宜技术推广培训按照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要求予以严格管理和考核,并授予相应学分。全市累计组织培训近60场次,参加培训学员达3000多人次。项目组专家针对性的理论培训和带教指导较好地满足了基层卫生机构学员的学习需求。“糖尿病规范化诊断治疗技术”、“脑血管病社区防治指南”、“慢性病人自我管理技能”、“心肺复苏技术”等30项适宜技术的推广,在很大程度提高了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技术水平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3. 培养卫生科普专业人员。基层卫生机构健康科普队伍不健全、专业知识结构不完善和科普创作演讲能力不强是影响基层卫生机构健康科普服务功能的主要问题。为提高基层卫生机构健康科普队伍专业化水平,我市两次举办社区健康科普能力培训班,共培训社区健康科普宣讲员71名,使每个基层卫生机构有1-2名健康科普人员得到专业培训,初步建立了稳定、专业的基层健康科普队伍。
4. 创设健康科普讲坛
一是举办市级健康科普大讲坛。项目启动实施以来,我市组织举办了三期市级健康科普大讲坛,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邀请了卫生部科教司何维司长、国内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刘玄重教授、健康管理专家黄建始教授、健康科普能力培训专家张超主任、美国哈佛医学院沃尔什教授等到无锡举办专题健康科普讲座,近千名医务工作者、科普志愿者和社区居民参加了听讲。健康科普讲座传播了正确的健康生活理念和信息,提供了科学有益的健康管理指导,也对医务工作者如何做好健康科普工作起到了高水平的专业指导作用。
二是开设社区健康讲坛。将原来的时间不定、地点不定、内容不定的散乱状态的基层健康科普活动建设为有主题计划、有固定场所、有统一标识、有专业人员宣讲的社区健康讲坛。16项健康科普主题纳入本项目工作计划;组织专家编制科普主题光盘,统一课件供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广使用。为尽快提高社区健康讲坛质量,我市采取示范讲座与培训演练相结合的方式向辖区居民传播健康科普知识,在市区建立社区健康讲坛示范点7个。市级财政投入经费14万元,资助示范点开展社区健康讲坛活动,组织市级医学专家团队,分工负责进入示范中心,针对每个健康主题开展示范性讲座,在组织社区居民参加听讲的同时,组织其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科普人员参加学习和演练。活动开展以来,直接参加社区健康讲坛活动的社区居民已达1万多人次。社区健康讲坛已经逐步融入了社区居民的生活,受到了社区居民的广泛欢迎。
5. 建立社区健康书架。组织健康教育专家精选了300种健康科普图书,编制了50种常见病健康科普宣教材料。市级财政投入资金30万元,向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赠发图书300本、健康知识宣教资料1.5万份,全市共赠发健康科普图书1.8万册、宣教资料100万份,充实了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书架,为建立一个医务人员用得上、社区居民看得到的方便、实用、开放的健康科普书架提供了有效帮助。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