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十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落实十堰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任务和工作分工的通知

  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经济。依据我市环境特点、资源禀赋和现有产业基础,结合实施《丹江口库区及上游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设循环高效的生态产业体系,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积极争取引进生态工业园区项目,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力争打造千亿元级的生态产业集群。
  --由市委研究室、市政府研究室、市发改委、市南水北调办会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以“两型社会”建设为指导,坚持资源节约的基本国策,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以提高资源产业效率为目标,从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入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开展循环经济示范行动。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在“十一五”基础上下降16%。
  --由市发改委会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全面推进工业、交通、建筑、商用民用、农村和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的节能。发展节能节地型建筑,大力推广新型环保建材,城镇新建建筑节能60%以上。节约水资源。加大农业节水力度,加强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建设;加强工业用水管理,建立节水机制,推广中水回用,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0%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10%。探索建立差别水价形成机制;推广使用节水器具。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和复垦,在丹江口库区实施移土培肥工程;坚持科学规划、保护优先、集约利用、有序开发的原则,加快推进山地开发整理,“十二五”期间城区和各县市再开发整理山地5万亩;结合房地产开发、人防设施等建设,从“空中、地面、地下”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严格用途管制,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全市耕地保有量控制在20.22万公顷以上。节约原材料。节约木材、建筑材料,延长材料使用寿命,鼓励使用新材料、再生材料。规范并减少一次性用品生产和使用,限制过度包装。
  --由市发改委、市住建委、市经信委、市农业局、市水利局、市国土局、市环保局会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推进企业循环式生产,全面加强清洁生产重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建设一批清洁生产企业,实现能源梯级利用和资源循环利用。推进企业生产余热再利用。建设低碳循环经济试点工程。加强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建设,建成一批再生资源集散交易市场和综合加工利用中心。积极培育绿色消费体系,倡导理性消费与清洁消费,注重从源头减少废弃物。创新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严格市场准入,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制度,大力支持循环经济产业发展。
  --由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环保局会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环一江两山生态圈景观林建设工程”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全市森林面积达到21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8%,进一步提升生态承载能力。推进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全市发展经济林500万亩,其中:木本油料100万亩(油茶60万亩、油桐40万亩),核桃100万亩,板栗50万亩,木本中药材100万亩(木瓜50万亩、肚倍30万亩、杜仲20万亩),柑橘60万亩,茶叶60万亩,其他30万亩。
  --由市林业局、市农业局会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大力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重点建设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赛武当、堵河源、十八里长峡、野人谷等自然保护区,沧浪山、武当山、偏头山、牛头山、牛河、五台山、九华山、龙口、虎豹峡等森林公园,石鼓地质公园和丹江口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和入侵生物监测防控,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
  --由市林业局会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加快矿山、矿区林地生态植被恢复治理,土地复垦率达到85%以上。保护和培育天然植被,加强森林资源培育,在疏林地和宜林荒山荒地大力开展人工造林;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和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实施丹江口库区生态隔离带工程,建设环库周生物防护林带。
  --由市国土局、市林业局会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防、紧急救援体系。加大泥石流、滑坡、地陷等地质灾害治理力度,争取国家、省实施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建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地震安全系统,进一步提高地震监测预警能力和建筑抗震水平。
  --由市国土局、市地震局会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深入实施《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实施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加强泗河、神定河、犟河、文峪河、马栏河、竹溪河、浪河、天河等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00平方公里。实行严格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制度。完善重点工业企业污染防控体系,严格执行污染物达标排放。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完成省定目标。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完善污水收集管网,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