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全民健身活动内容丰富。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全民健身系列活动,大力开展以职工和青少年人群为主的全民健身活动,抓好职工体育、社区体育和阳光体育三大联赛。推广工间(前)操制度,开展经常性的健身活动和体育竞赛,力争做到“三个一”:即每周参加一次体育锻炼,每人掌握一项健身方式,每年参加一次体质测试;定期或不定期举办职工体育运动会,单项体育竞赛活动及行业体育竞赛活动。组织“健康第一”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开展“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程”,大力开展每天锻炼1小时、阳光体育大联赛等活动,使青少年体质基本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搞活社区体育比赛和活动,建成街道、镇“体育生活示范社区”、社区示范俱乐部、逐步推广社区体育生活化示范基地,开展有特色、有内容、有影响的“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节”等重大节庆活动,打造“一街(镇)一品”的全民健身主题特色团队和活动。
4、科学健身水平提升。完善区、街道、镇科学健身指导网络、市民健身技能培训基地,建立区级市民体质监测指导中心,覆盖八街一镇市民体质监测站,探索建立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结合的体质监测指导站;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上岗、考核工作,提高社区一线指导率,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到全区常住人口的1.8‰约1600人;广泛开展各类体质监测和运动能力评估,积极为群众提供科学健身方法,有针对性的提供科学健身指导和运动处方。
5、群众健身意识和身体素质增强。借助闸北有线、闸北报及其他媒体、报刊等,广泛宣传科学健身知识并开展体质健康教育,使群众健身意识和能力明显提高,基本达到全区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为46%,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增强,体育锻炼成为群众基本的生活方式。
6、管理工作有所创新。将社会资金建造的体育设施纳入公共体育设施管理范畴,提高体育设施的使用率;建立全民健身工作评价体系,制定闸北区全民健身300发展指数,对健身环境、运动参与、体质健康三方面做出量化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进一步延伸公共体育服务,实现与商业健身场所对接,扩大体育服务的范围,满足不同消费人群的健身需求。
三、推进重点
以天天运动、人人健康,全民健身365为重点,树立体育民生3大目标,围绕6项指标体系,做好百姓健身5大工程,重点完成区政府实事项目,突破发展瓶颈,提高工作水平。
(一)逐步提高全民健身工作水平
1、提高市民体质健康水平。重点改善职工和青少年体质状况,开展职工“一企一操”、“一企一赛”的创建活动,加强职工体育协会、团队建设;逐步建成青少年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团队、校校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