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五”杨浦人口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趋势判断
进入21世纪以来,在低生育水平持续得到稳定的同时,外来人口不断流入,“十二五”时期,随着杨浦城市的转型发展和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战略的推动,人口发展将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一)在转型发展的背景下,人口总量依旧面临增长压力
杨浦未来户籍人口将持续稳中有降,户籍人口对全区人口总量增长的贡献以本市和市外人口迁入的机械式人口增长为主,人口自然变动将依旧保持负增长。2015年户籍人口将保持在108.45万规模,到2020年将下降至106.94万。外来人口将以机械式增长与自然增长并存的方式成为杨浦人口增长的主动力,预计2015年常住人口将增长至134.6万人,到2020年将保持在134.13万。
(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人口素质快速提升提出了迫切要求
“十一五”期间,杨浦人口健康水平不断提升,平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维持在先进发达国家水平,但人口文化素质与发达国家大都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目前杨浦区常住人口大专以上学历为41.8万,占总人口的31.83%,其中25-64岁受过高等教育人口占比达31.23%。“十二五”时期是杨浦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对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等各类专业人才和高新技术人才的需求更加强劲。随着杨浦五大功能区建设的推进,杨浦对人才的集聚吸引力将愈发强劲,人力资本加快流入、人力资源高度集聚、人口大区向人力资源强区转变态势将进一步凸现,经商、工作、留学的外籍人员也将呈不断增加趋势。
(三)城区产业化、国际化特征与人口发展形成互动
城区产业重塑、城区功能再造和城区轨道交通建设三大主导因素拉动人口流动频率加速,活跃了杨浦人口生态,同时也形成了与人口流动特征相一致的城区产业化、功能化和国际化特征。随着具有杨浦特色的产学研战略联盟和创新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杨浦将成为创新人才集聚交流、高端研发机构汇集和科技中介配套服务集聚的平台。各类通勤人口不断增加,区内人口流动加速,杨浦区现有户籍人户分离人口33.8万,杨浦日臻成熟的宜居城区、商务城区的建设对上海乃至全国的人才具有越来越强的吸引力。境外人口流入日益加速。杨浦区城区人口国际化特征日趋明显,居住在杨浦区的境外人口共有5773人,分别来自117个国家和地区。随着大连路总部研发集聚区及新江湾城国际化社区建设、杨浦的高教园区、各种类型的国际学校、幼儿园的建设,在杨浦工作、居住的涉外人口还将大幅度增加。
(四)“老龄化”和“高龄化”问题凸现,优化人口年龄结构任务繁重艰巨
杨浦户籍人口年龄结构很不均衡,犹如一座“头重脚轻”的倒金字塔。受生育高峰和生育“急刹车”的双重影响,人口年龄分布上的问题日益突出。“十二五”期间,杨浦人口老龄化将进入快速上升期,“十二五”末户籍60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32.5万,占人口总量的30.0%,平均每年增加1.5万人,80岁以上高龄老人将达到5.65万人,高龄化率达到5.21%。
这种增长态势将一直持续,2024年达到高峰,户籍老年人口总数将达43万多人,占41.4%。从2013年起,新增老年人口中80%以上将为独生子女父母,社会养老压力加大,人口老龄化将进入高度压力期。杨浦区的户籍人口总抚养比逐步从2010年的29.3%上升至2015年的38.1%,到2020年总抚养比达到55.2%,城市发展将更加依赖流动人口的大量导入,如何合理吸纳流动人口显得非常关键。
(五)学龄人口波动较大,对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提出挑战
杨浦区户籍少年儿童人口(0-14岁)占总人口的比例持续下降,“十一五”期末降至6.67%,“十二五”时期,由于处于生育旺盛期(25-34岁)的户籍育龄妇女比例将保持相对稳定,少年儿童人口比例将小幅回升至8.71%。
受人口出生周期性波动影响,“十二五”期间,杨浦区教育适龄人口处于峰谷转换期。0-3岁人口呈抛物线型发展,0-3岁育儿早教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等要作先增后减式资源调整。4-6岁人口将持续增加,教育机构需要不断地增加幼儿班次和教育设施。小学适龄人口由降转升,进入增长波段, 2015年小学在校人数将比2010年增加27.03%。
因此,应对“十二五”期间教育人口结构变化,有必要实时摸清和把握人口数量及其在各街道镇的分布,积极调配相应教育资源,做好充分应对措施。同时,外来人员子女就学已占在校学生总数的20.09%,按常住人口配备教育资源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十二五”时期,杨浦人口发展处于总量缓慢增长期、素质快速提升期、人口与产业相互拉动期、老龄化加速发展期、学龄人口轮番波动期。此外,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也面临进一步突破发展的新要求,青少年未婚先孕、育龄人群不孕不育、外来人员违规生育等问题不容忽视,人口计生服务管理任务十分繁重,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依旧任重道远。
三、“十二五”杨浦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