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闵行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闵府发[2011]50号)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莘庄工业区管委会,区政府各委、办、局:
《闵行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八日
闵行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做好这一时期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对于服务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改善民生,不断推进人才强区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区“十二五”规划编制总体思路,结合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制定闵行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
一、“十一五”主要成就
“十一五”期间,闵行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坚持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坚持立足于完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规范化、网络化、市场化管理服务机制,在促进就业政府责任体系建设、稳定就业岗位、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努力增强劳动者素质技能、加强人力资源责任管理工作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完成了“十一五”提出的目标任务。
(一)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体系得到不断完善
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就业模式初步形成。以需求为导向的市场化就业机制进一步健全。充分利用信息网络的优势,在全区构筑了区、镇(街道)、居(村)委三级就业服务网络系统,为有就业需求的人员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政策咨询等“一站式”就业服务,并逐步实现规范化运作。
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体系和工作考核机制不断完善。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了促进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把新增就业岗位等具体目标作为各级党政一把手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大了对非农就业的扶持力度。金融危机时期,把政府有效应对危机、保持稳定和促进就业纳入重要考核指标,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到2010年底,全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市级达标9家、区级达标13家,创建达标率100%,其中,江川路街道创建为“首批国家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十一五”期间,全区总体就业形势保持了基本稳定,就业总量稳步增长,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得到有效控制。平均每年新增就业岗位3.4万个左右,年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14023人,控制在市政府每年下达的指标数以内。
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卓见成效。“十一五”期间,建立了以政策、资金和指导为主体的创业服务体系,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个人及企业的政策,拓宽了创业融资渠道。依托开业指导专家志愿服务团等力量,积极推动我区创业促就业工程。加大创业园区投入力度,完善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创业平台。到2010年底,通过鼓励扶持创业,创造就业岗位约16950个,参加创业培训约2450人,建成开业园区11家。
职业技能培训推进就业收到显著成果。劳动力素质结构不断提升,培训机构的管理和服务得到进一步加强,诚信规范有序的职业培训市场基本建成。以青年劳动力、新增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外来劳动力为主体目标群,建立了符合全区产业发展与城市化进程所需基本劳动力的培训基地。五年来,职业培训机构和培训人数逐年递增,到2010年底,全区拥有42家职业培训机构,“十一五”期间,参加培训人数累计160005人次。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加大了青年见习基地建设力度。到2010年底,青年见习基地总数达到223家,见习人数达10310人。
外来人口就业服务取得显著成绩。2006年3月,在全市率先建立公益性的区来沪人员就业服务中心,对来沪人员实行免费就业服务。2007年,区来沪人员就业服务中心被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评为“全国劳动保障系统2006-2007年度优质服务窗口”。2008年各镇、街道、莘庄工业区均建立来沪人员就业服务工作站,实现来沪人员就近享受公益性就业服务。建成浦江、华漕、颛桥人力资源中介园区,初步形成“一个中心、三个人力资源中介园区、十三个就业服务工作站”辐射型、多层次的来沪人员就业服务网络。
(二)人才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
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十一五”期间,我区以高层次和急需人才的培养、引进为重点,大力推进各项人才工程建设,人才素质结构逐步合理,人才队伍得到进一步壮大。五年内,通过办理户籍、居住证等方式引进各类人才21459人。开展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作为全市设立的三个“千人计划”“1+3”服务分窗口之 一,对区内35名“千人计划”人才实施点对点专人服务。实施高层次人才开发计划,共有238人次优秀人才被列入闵行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初步构筑了以“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闵行领军人才”、“留学回国创业人才”等为主体的闵行高层次人才梯队。实施储备人才计划,区镇两级招聘基层储备人才达500多名。实施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振兴计划,积极稳妥推进专业技术人才开发与培养。到2010年底,全区非公企业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12.33万人,其中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达到3.88万人。
人才激励政策日趋完善。“十一五”期间,每年用于上海交大、华师大“三区”联动经费1亿元,为各类党政人才、高级专家、留学人才、专业技术人员和后备干部培训激励等提供了相应经费。通过与上海交大、华师大等高校合作,闵行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一批优质产学研合作项目得到有序开展。通过制定覆盖人才科研、创业、生活等方面的政策,为人才引进提供了有效保障。到2010年底,12家企业入驻闵行博士后实践基地,18个科研项目顺利实施。累计82人获得资助,总额达930万。
人才服务资源有效整合。“十一五”期间,我区大力营造适合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网络得到大范围延伸。根据全区产业结构调整需要,以专业人才集聚区作为服务重点,形成了以区人才服务中心为主导,重点园区、大口单位和区内重点院校等十几个人才服务工作站(点)为辅助的公共人才人事服务网络,并建立相配套的人才引进、人才中介、人才扶持等服务体系。各镇、街道也相继建立了人才服务所,提升了人事人才服务功能。
(三)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