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建立实施“新农保”制度。按照《
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及市委、市政府的相关文件精神,在本区原有农保制度的基础上,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个人缴费、政府补贴、养老金待遇、相关制度衔接、集体补助、基金管理、基金监督、经办管理服务等方面做好相关工作,实现 “应保尽保”。完善农民养老金长效增长机制,逐步提高农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缩小农民养老金与征地养老的差距,农保平均养老金水平与征地养老生活费保持1:1.5的合理梯度。
3、适度提高征地养老人员保障待遇。完善征地养老人员养老生活费增长机制。每年征地养老人员养老生活费的增加额与镇保养老金的增加额同步,调整时间同步。对征地养老人员实施老年生活费补贴。即征地养老人员在享受征地养老生活费的同时,年满60周岁以上的可根据不同年龄段享受40~120元不等的老年生活费补贴。扩大征地养老人员“居民医保”参保率,提高征地养老人员医疗保障水平。同时,委托社会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征地养老生活费资金进行测算,合理配置财政补贴资金与征地养老生活费结余资金比例,确保征地养老生活费资金可持续发展。
4、逐步提高医保服务水平。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为宗旨,不断规范管理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医保监督管理,合理增加医保预算经费。组建医保专家组,加强对医保基金和社区服务的审核和监管。根据市医保办计划和要求,积极申报、合理增加本区医保联网结算点,进一步解决参保人员就近就医和购药不便的问题。实施医保服务项目向社区延伸,逐步完善医保网络三级服务功能。根据地区实际要求,设立2~3个医保服务分中心,增加本市急诊报销、异地就医报销、互相帮困医药费报销、本市参保人员医疗费减负、外劳综保住院费用报销等业务。
(五)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1、扩大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的覆盖面。实施“彩虹计划”,加大对集体合同法律法规的宣传,引导企业根据市最低工资标准、工资增长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价位等,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的工资分配共决机制、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加强与工会、企联协调联动,推动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探索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的有效方式,在努力扩大覆盖面的同时,全力深化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创建,提高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的实效性。
2、完善劳动关系争议调解机制。推进劳动关系三方协调联席会议制度建设,增强各部门在化解群体性劳资纠纷中的工作联动,逐步形成主体清晰、程序规范、方式多样、实效明显的多层次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健全劳动争议调解“四级网络”体系,探索推进地区性、行业性劳动纠纷调解组织的建设,不断夯实劳动争议调解“四项机制”基础,完善劳动纠纷非诉调解机制。着力推进在企业、园区和行业内建立劳动关系的调解组织,加强源头预防和化解工作。整合规范劳动和人事争议仲裁机制,加强仲裁员和调解员业务和行为规范建设,不断提高仲裁调解工作依法办案的质量和水平,形成法定时限内办结仲裁案件的长效机制。依托“大调解”格局,进一步整合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仲裁调解等相关调解工作资源,夯实街镇调解工作基础,实现裁调对接,起到服务前置,快捷、高效化解劳动人事争议矛盾的作用。
3、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坚持执法与服务相结合更加注重服务,查处与预防相结合更加注重预防,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更加注重教育的原则,加强对企业用工管理的指导。完善劳动监察的长效监督机制,加强网络化监察,实行条块结合、依托社区的立体监察模式,实现劳动监察工作重心前移,为劳动力市场提供公平有序的就业和用工环境。加大对欠薪、欠保和非法职业介绍等行为的查处力度,主动加强与司法、工会等部门的联动,通过编织防护网﹑维权网和信息网,构筑立体维权维稳体系,为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夯实基础。
4、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完善劳动保障综合信息平台、欠薪报告制度和欠薪保障金制度,确保工资支付和劳动者劳有所得。不断优化区工伤政策咨询室的功能,提高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的针对性。主动上门提供服务,开展政策指导和法律法规的宣传,帮助企业解决劳动关系领域的疑难问题,引导职工依法维权,促进地区劳资关系和谐稳定。完善法律维权援助机制,有效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5、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保障。以保护农民工权益为抓手,继续开展春风行动、整治非法用工等专项行动。扩大农民工聚居地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和法律援助联络点的设立,落实劳动合同制度和女职工的特殊劳动保护。指导和监督用人单位改善农民工的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降低农民工的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率。发挥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协调相关成员单位加大对欠薪欠保等涉及农民工切身利益的维权力度,确保农民工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六)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1、推进行政效能建设。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充分发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站、闵行人才网、新闻媒体和窗口单位的宣传效应,加强舆论引导和工作透明化。通过“服务达标单位”、“优质服务窗口单位”创建活动,提升我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行政效能建设水平。注重加强与基层、企业的双向沟通,收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主动服务基层、服务企业的工作机制。
2、加强公共服务基础建设。按照“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要求,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资源整合,建立健全布局合理、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体系。通过各街镇社会保障事务中心(所)、劳动保障中心、人力资源中心等,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经办服务延伸到镇、街道和社区。加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配套设施建设。建立我区高层次人才服务机构,为“千人计划”人才提供专业化、全方位、全过程服务。依托园区,优化区人才服务机构的布局,形成满足就近、便捷、高效服务需要的人才服务网络。针对劳动保障办公场地密集缺乏有效分配、办公车辆老旧维修成本高、办公设施落后等问题,进一步加大专门资金投入,合理配置现有资源,逐步改善仲裁院、劳动监察、劳动能力鉴定等部门的硬件条件,为劳动争议处置提供必要物质支撑。加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数据集中统一管理,促进网络信息系统整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着力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为全区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提供支撑平台。建立健全各类危机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和处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