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闵行区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闵行区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闵府发[2011]20号)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莘庄工业区管委会,区政府各委、办、局,有关单位:
  《闵行区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划》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二○一一年六月二十四日

  闵行区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闵行积极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转型、促进现代化新城区建设的关键时期。制定《闵行区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划》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全面落实上海市社会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加快促进闵行改善民生和推进社会进步的行动纲领,也是全力推进闵行“全面调结构,深度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关键环节。
  一、闵行区“十一五”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十一五”期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根据《闵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全区大力加强社会建设,立足社区,夯实社区建设基础,扩大社区公共服务,提升公共服务能级,稳步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不断创新公共服务模式,加大培育扶持社会组织力度,着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平安建设工作稳步推进。五年来,全区社会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为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区域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社区建设基础不断夯实,服务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社区公共服务平台标准化建设卓有成效,社区公共服务日趋完善,公共服务能级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稳步推进,社区治理机制不断完善,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1、社区公共服务载体不断完善,服务能级显著提升
  以社区“三个中心”建设为载体,不断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基本建成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区内12个街镇实行了“一门式”受理,3个街镇开展了“一口”受理、“一头”管理的规范化建设。新建、改扩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13所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1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和102所标准化村卫生室,实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双向卫生服务,建成以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eHR)为核心的区域卫生信息网络(RHIN),户籍人口电子健康档案签约建档率达到90.3%。基本完成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标准化建设,每年定期开展“激情闵行”社区大联演、“金秋闵行”社区文化节等各类群众文化活动,组织高雅艺术进社区,丰富了社区居民文化活动。大力推进社区教育内涵发展,基本实现以区社区学院为龙头,13个街镇社区学校为骨干,471个居(村)委教学点为基础的社区教育三级网络全覆盖,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同时区老年大学被评为全国先进老年大学。全面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老人提供“6助﹢X”项目化服务。新增体育场地100万平方米,健身团队发展至2293个,已覆盖全区所有居(村)委,具备开放条件的学校体育场馆全部挂牌并正式对社区居民开放,承办和协办了20余次国际国内重大体育赛事。
  2、社区公共服务均等化稳步推进,均衡发展成效显著
  加大了公共服务向社区特殊群体的倾斜力度,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城乡统筹发展力度加大,为农民提供的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农民住院与门诊大病补偿全部纳入区级统筹管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8%。村卫生室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管理,镇村一体化进程加快,城乡居民医疗服务水平差距缩小。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日趋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确保。开展“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建立文化资源配送机制,至2009年底共建成112个农家书屋,大大丰富了农村居民的文化生活。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文化及体育等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基本实现了城乡学校的信息化环境设施的均衡配置,建成129个村标准化文化活动室和61个农民健身家园,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满足农民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人口管理统筹力度加大,来沪从业人员的公共服务得到有效保障。为来沪从业人员提供了质优价廉的特色医疗卫生服务,深化了来沪从业人员基本医疗服务费用减免工作。近5万名来沪从业人员子女享受免费义务教育。
  3、社区民主治理机制不断创新,自治水平明显提高
  建立了以居民区党组织为核心、居民会议决策、居委会组织实行、辖区内有关单位共同参与社区管理的社区治理体制,推广了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三会”制度。镇管社区工作全面推进,各方参与、齐抓共管的镇管社区管理网络基本形成。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深化,居(村)委会民主选举有序推进,村务公开力度加大。社区创建工作成效显著,被市命名为“上海市社区建设示范区”。社区自治机制不断创新,居民“自治家园”试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古美路街道古龙三村居委会入选上海市居委会自治家园观摩点,作为上海市展示社区公共参与、公共治理和社会认同等中国特色的社区居民自治机制的平台。
  (二)社会组织逐渐发展壮大,服务社会能力不断提高
  社会组织培育力度不断加大,扶持、监管政策不断完善,服务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的活力被激发,社会影响力日益提高。
  1、社会组织培育扶持力度加大,数量规模逐渐增加
  促进了各类社会组织的稳步发展。先后制定出台《关于闵行区社会团体与党政机关逐步分离的实施意见》、《关于培育扶持闵行区公益性社会组织发展的意见》和《关于规范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的实施意见》,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培育扶持、规范服务和登记监管,建立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机制,设立闵行区扶持社会组织发展专项资金,区政府每年安排1000万元用于加强社会组织建设,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组织的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区社会组织数量由329家发展到了527家,新增社会组织198家,社会组织数量比2005年增长了1.6倍,年均增长9.9%,登记合格率达100%。
  2、社区社会组织建设进入试点,“三社联动”开始探索
  出台了《关于开展社区社会组织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选择在莘庄镇、古美路街道、江川路街道开展社区社会组织建设试点,积极打造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服务平台,创新政府购买社会组织社会服务管理机制和政府管理社区社会组织工作模式,构建服务型社区治理工作机制,着力解决街镇公共服务相对不足和供求脱节的矛盾,探索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三社联动”工作机制创新,初步形成了政府和社会良性互动格局。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