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流通优势。凭借区位和交通优势,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我市市场体系日趋完善,全市共有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10个,农贸市场54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实施以来,新建和改造“农家店”1117家,配送中心12个,“农家店”覆盖全部乡镇和近50%的行政村。2010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9.9亿元,同比增长19%,总量居全省第6位,超额完成“十一五”发展目标任务。
二、总体思路
通过试点,大力推进我市农产品销售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连锁超市、农贸市场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的产销对接。引导和培育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社,以市场为导向,以冷链系统、质量安全检测系统、配送仓储、交易设施建设改造项目、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创新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建立和完善高效率、低成本、低损耗、安全通畅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促进农产品流通再上新台阶。
三、目标任务
通过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完善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各环节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加快构建我市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
(一)到2012年底,全市培育交易额超15亿元的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4户(吴小街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城南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宏业冷冻产品批发市场、海吉星农产品物流中心),领办和协办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700个,形成龙头企业带动效应。
(二)推动大型连锁超市和重点农产品示范基地产销对接,2011年优质农产品产地直接采购比例达50%以上,形成“农超对接”长效工作机制。
(三)选择2家农产品销售龙头企业(蚌埠市华运超市有限责任公司和合肥百大集团蚌埠合家福超市有限责任公司)和2家专业合作社(固镇县连城玉鹏蔬菜专业合作社、蚌埠市裔湾生态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及1家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蚌埠市卫食园食品有限公司),支持农产品冷链系统、质量安全检测系统、仓储配送等项目建设和改造,提高农产品流通的质量和水平,形成安全绿色的农产品流通新格局。
(四)选择2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吴小街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宏业冷冻产品批发市场),重点加强物流配送、市场信息、交易大厅和检测中心的建设与改造,发挥标准化市场的示范作用和辐射效应,带动和引导其他农产品批发市场提档升级,推动规模化、标准化批发市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