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一是加强企业创新体系建设。深化院企、校企合作,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二是着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依托大企业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及重点实验室;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建设实验室、研发中心、技术联盟等创新组织。三是加大新特产品开发力度。加强产品创新,引导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不断提升产品档次,增加产品附加值。四是大力实施名品名牌战略。支持企业创建全国乃至国际知名品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依托品牌优势整合无牌加工企业的生产能力;依托产业集群,通过中小企业合作,共同打造专业商标品牌基地,推广应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体商标,开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努力培育知名区域品牌。
(七)深化企业对外开放合作
一是加大招商选资力度。转变招商观念,创新招商方式,深化招商内容,围绕产业链条延伸配套和产业集群发展,从单个项目、单个企业的招商向整体性、集群式招商转变;以实施大项目、大企业、大品牌计划和充实延长产业链条为主,瞄准国内外知名企业,着力引进一批技术设备先进、管理水平高、生产环保、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二是加快融入成渝经济区。依托交通、区位、环境、产业等优势,积极承接成渝产业转移;针对两地产业链上的薄弱环节,从重点产品、关键技术、重点企业入手,推进两地产业互补发展,主动接受成渝产业辐射,积极融入成渝经济区。三是鼓励拓展境外市场。进一步推动企业《走出去》,到境外建立生产基地,设立研发机构,拓展营销网络,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和资源开发。四是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加强科技人员和成果的交流,积极引进国外创新资源。
(八)扎实推进节能降耗减排
一是加快发展低碳经济。抓住全球重视低碳经济发展的机遇,通过清洁生产、资源节约、污染治理和淘汰落后等手段,大力推广节能减排共性技术,重点发展节约型、循环型产业,积极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产业,着力抢占低碳经济制高点。二是强化工业节能监察。加强源头控制,完善节能评估审查制度,严禁建设淘汰类、限制类和产能过剩的高耗能、高污染项目,抓好重点工业污染源限期治理工作,严格执行高耗能、高污染工艺、设备及生产能力等限期淘汰制度。三是实施十大节能工程。鼓励和支持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提高产业技术装备水平。四是推动资源综合利用。抓好循环经济试点,加快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推动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快速发展。五是大力实施清洁生产。大力推广应用清洁生产技术,支持企业落实清洁生产方案,引导企业对照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和行业先进水平开展对标建设。
附件
遂宁市《十二五》《4+3》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发展规划
单位:亿元、%
| 2010年 | 2012年 | 2015年 |
实际 | 同比增长 | 目标 | 年均增长 | 目标 | 年均增长 |
规模以上工业合计 | 731 | 45.2 | 1200 | 28 | 2200 | 25 |
#《4+3》产业 | 574 | 44 | 1000 | 32 | 2000 | 28 |
1.绿色食品产业 | 157 | 41.3 | 230 | 21 | 400 | 21 |
2.油气盐化工产业 | 176 | 30.8 | 285 | 27 | 500 | 23 |
3.纺织服装产业 | 99 | 60.7 | 140 | 19 | 220 | 17 |
4.机械配套产业 | 54 | 51.1 | 93 | 31 | 170 | 26 |
5.电子信息产业 | 34 | 93 | 141 | 103 | 500 | 70 |
6.生物工程产业(生物医药) | 36 | 51.4 | 56 | 25 | 100 | 23 |
7.绿色能源产业 | 34 | 25.7 | 55 | 27 | 110 | 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