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个坚持。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作为卫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完善和落实卫生经济政策,健全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依法规范医疗卫生服务和社会卫生管理,引导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坚持加快发展,在发展中解决矛盾,在发展中优化结构,在发展中提高效益,增强卫生行业综合服务能力;坚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提高运行效率效益,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参与医疗服务竞争,形成更加开放、更具活力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坚持统筹协调,推进卫生资源的战略性调整,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中医药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工作,促进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医疗与预防之间、中医与西医之间、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相协调。
(三)六项突破。进一步明确卫生职能定位,在加快构建公共卫生体系上求突破;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在建立医疗保障体系上求突破;进一步深化城镇医疗机构改革,在优化区域卫生资源配置上求突破;进一步鼓励支持各类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在建立多元化投资体制上求突破;进一步坚持中西医并重,在加快发展中医事业上求突破;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在卫生人才梯队建设和科研成果上求突破。
(四)八项重点任务:
1.大力促进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坚持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健康发展的办医原则,建立结构合理、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继续争取国家和省上资金,加大市、县区卫生财政投入,重点加强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基本医疗设备和乡镇卫生院应急能力建设,进一步巩固完善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所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实现农村居民小病不出村、大病上医院的就医格局。全面完成三县县医院、中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新一轮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确保每个乡镇、每个行政村都有一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和卫生所。开展乡镇卫生院等级评审工作,提升其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缩小城乡间医疗服务的差距。
--大力促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的功能,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规范管理。引导和鼓励城市大中型医院以对口支援、合作等方式做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促进优质卫生资源向社区延伸,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建立一支以全科医学为主,中医、西医、公共卫生、护理、药学、管理人员为一体的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开展全方位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建立起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为服务重点,以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为主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
--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鼓励民营医疗机构提供部分高端医疗服务或专科化的医疗服务,以补充区域医疗服务的供给不足,加快推进多元化办医格局。
--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按照全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要求,采取技术指导、人员培训、设备支援等方式,建立二级以上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之间的分工协作机制,建立市属医院与县区医院、县区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的对口支援合作制度,帮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逐步实现机构之间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和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运行模式。市、县级医院作为市域内的医疗中心,主要负责疑难杂症诊疗服务及危重急症病人的抢救,并承担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提供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慢性病管理和康复等综合服务。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主要承担适宜的公共卫生及常见病、多发病的初级诊治和转诊服务。
|